老年性
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癥之一,其發生率高達30%以上,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便秘可以是功能性異常,也可以是器質性病變的一種表現。而在此談的老年性便秘主要是指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人由于年老體衰,或久病體虛,而致機體氣陰虧虛,胃腸傳送無力,腸燥便停,引起便秘。如單靠內服中藥通便必須用力耗氣,一旦用法不當,反使氣更虛,力更乏,便更塞,甚則頑阻不通。究此,筆者采用藥物灌腸以輕松通便,省氣省力,結合內服中藥調補臟腑,經治46例患者均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患者年齡56歲以上,12個月內至少有25%時間排便每周<3次,排便費力,大便干結;或便量少,或伴直腸脹感或長時間無便意,且經鋇劑灌腸造影、結腸鏡檢查排除結腸器質性病變。
1.2 一般資料
78例全部均為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6例,對照組32例。治療組男18例,女28例,年齡56~84歲,平均64.8歲,病程2.5~25年,排便間隔≤4天10例,5~6天20例,≥7天16例;依賴瀉藥26例,偶爾使用瀉藥18例。對照組男14例,女18例,年齡57~77歲,平均63.9歲,病程2~27年;排便間隔≤4天6例,5~6天14例,≥7天12例;依賴瀉藥20例,偶爾使用瀉藥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職業、病程、病情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1) 內服方藥為:西洋參10g, 懷山藥15g, 生地10g,麥冬15g,沙參20g,五味子10 g,蓮肉15 g,白芍15g,當歸20g,白術9g,茯苓9g,黃芪30g,升麻5g,柴胡5g, 全蟲8 g,甘草6g。用清水500ml文火煮為200ml,溫服,每日1劑。(2)灌腸方為魚腥草30g,蒲公英30g,地榆30g,銀花30g,菊花20g,丹參30g,紅藤50g。用清水1000ml文火煮為500ml,適溫以灌腸,每天1次。對照組:口服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兩組均連用藥6周,治療期間停服其他藥物。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顯效:大便1~2次/1~2日,排便困難及合并的癥候群全部消失;有效:大便次數較治療前有增加,排便困難及合并的癥候群部分消失或明顯好轉;無效:治療后與治療前以上癥狀無明顯變化。
2.2 治療結果
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2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2%;經χ2檢驗,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表明中藥通補結合法治療老年性便秘比一般單一治療更為有效。
3 討論
老年人由于年老體衰,勞倦過度,或久病體虛,其機體臟腑陰陽氣血虧虛,導致胃腸傳送不利而形成便秘,其本屬中氣不足,推運無力,抑或陰虧津耗,腸燥失潤而大便秘結。本病與肺脾腎胃大腸等臟腑關系密切,屬本虛標實,以虛為主,虛實夾雜之證。治療原則上應祛實補虛。但調理不當,易犯虛虛實實之病。誠如《溫疫論·老少異治論》所云:“凡年高之人,最忌剝削。設投承氣,以一當十;設用參術,十不抵一。蓋老年榮衛枯澀,幾微之氣血易耗而難復也,不比少年氣血生機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氣一降,正氣隨復。所以老年慎瀉,少年慎補”。而筆者在多年臨床亦發現,大部分老年性便秘多由氣陰兩虛,腸燥津枯,大腸傳導不利所致。故筆者采用通補結合,也即是予益氣滋陰的中藥內服專以補虛,予清熱化瘀潔濁之中藥液灌腸以通便。內服方中以西洋參為君,有益氣養陰生津之功,同時還有清熱之效。故為主藥。以淮山藥、生地、沙參、麥冬、五味子、白芍、蓮肉等補益肺脾胃之陰,當歸養血共為臣;再佐以白術、茯苓、黃芪燥濕健脾益氣,升麻、柴胡升脾之清陽,而全蟲有緊內緊下之效,甘草益脾和胃。全方合用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作用。主要脾運正常,則臟腑氣血陰陽恢復有源,正氣易復。正氣復,則胃腸功能傳導有序,大便正常。而灌腸方則以魚腥草、蒲公英、地榆、銀花、菊花等清熱解毒潔腸為主,佐以丹參活血化瘀,紅藤清濕熱潔濁。整方有清熱化瘀潔濁的作用,能清潔腸道,清除腸道痰濁膏脂,淤積,瘀熱,恢復腸道滋潤輕松蠕動。兩法合而用之,整體與局部同時治療,有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專通專補,藥專力宏之效。而通過臨床觀察亦證實中藥通補結合法治療老年性便秘療效確切,且療效明顯優于西藥西沙必利的治療。故該療法值得推廣使用及進一步深入探討研究。特別是目前有了全自動腸療機在臨床中使用,更加方便了對本病治療。(參考文獻:通補結合治療老年性便秘46例療效觀察,李啟權,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