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作頻率加快,精神壓力增大,很多人患上
神經衰弱、功能性
便秘。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它是一種由于高級神經系統長期持續過度緊張,引起大腦功能輕度紊亂的精神狀態。發病原因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情緒和內心沖突的因素,如學習、工作過度緊張、人際關系不協調、長期思想矛盾等等,都可以誘發神經衰弱。此外,此病還與人的個性心理特征有關。神經衰弱患者往往具有內向、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主觀、好強、急躁、自制力弱等特點。這些精神因素與個性心理特征相結合,而容易導致對生活的張弛調節障礙,使大腦處于持續緊張狀態而發病。
神經衰弱導致的心理異常及肌體異常表現在:自控能力下降、易煩躁、對刺激物的感受性異常增高,特敏感,
失眠、多夢易醒,頭部持續性鈍痛,頭昏腦漲,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易疲勞、心悸、食欲不佳、腹脹、
腹瀉等等。全國總的患病率約為13.03‰,患者發病于16~45歲之間,無性別發病差異,從事腦力勞動者占多數,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較常使用的有抗焦慮藥及抗抑郁藥,如阿普唑侖、帕羅西汀等,中醫則認為神經衰弱多系心脾兩虛或陰虛火旺所致,治療時按辨證施治原則。此外,運用針灸、推拿等傳統中醫療法治療效果均不太理想。
功能性便秘,近年來精神心理因素對胃腸動力影響的研究成為熱點,較多的研究證實了長期抑郁和焦慮可致功能性便秘,尤以女性及老年人為主。消化道運動受自主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以上兩系統中樞與情感中樞的皮層下整合中心位于同一解剖部位,故易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還與通過大腦皮質影響下丘腦及自主神經系統,從而使腸蠕動和腸管張力減弱有關,焦慮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從而引起排便時對肛門直腸矛盾運動,導致便秘。迄今為止,藥物治療還以恢復腸動力、軟化糞便、促進排空為主,但效果均不明顯。我院采用高電位治療神經衰弱病人180例,功能性便秘85例,取得一定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神經衰弱病例共180例,男97例,女83例,年齡22~67歲,平均41歲,病程5個月~20年,其中知識分子170例,學生5例,工人5例。便秘病例共85例,男40例,女45例,年齡35~75歲,平均48歲,病程6個月~10年,其中知識分子69例,工人10例,農民6例。
1.2 診斷標準
1.2.1 神經衰弱 (1)存在腦功能活動過度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2)腦力易疲勞、頭痛、
睡眠障礙、繼發性焦慮。(3)病程至少1個月。(4)全面檢查后確能排除其他疾病或早期精神病者。
1.2.2 便秘 (1)存在精神因素。(2)排除器質性疾病所致。
1.3 治療方法與結果
1.3.1 神經衰弱 對180例神經衰弱患者采用高電位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主述,未經過高電位治療前口服阿普唑侖2片,睡眠2個半小時,停用阿普唑侖片采用高電位治療1個療程后,睡眠可達5~6h。
1.3.2 便秘 對85例便秘患者采用高電位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主述,未經過高電位治療前服用普卡必利,使用通便藥每天排便1次,但仍有排便困難、不盡感,采用高壓電位療法1個療程后,每天排便2次,無困難、不盡感。通過臨床觀察,有效率97%,治愈率70%。
2 討論
通過我院一年來對高壓電位治療180例神經衰弱患者及8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臨床觀察,認為高電位治療儀有如下優點:療效高,療程短,并無副作用,都優于其他方法治療。
機理:高壓電位治療儀主要作用有如下四點:一是血液的凈化作用;二是提高人體的自然治愈力與免疫力;三是對植物神經的調節作用;四是激活細胞的作用。它通過3萬伏的高壓靜電,對人體內部進行電位調整,并對即將衰老的細胞、蛋白質及各種酶進行電激活,使其恢復活力,從而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高電位作用于自律神經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具有調節功能低下,抑制功能亢進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電位療法的臨床觀察,高電位治療儀的設計是符合臨床要求的,并為神經癥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路,值得臨床普遍推廣。(參考文獻:高壓電位治療神經衰弱、功能性便秘的臨床應用|便秘,何少軍,中華中西醫雜志 2006年第7卷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