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
派羅欣)治療HBeAg陽性、HBeAg陰性慢乙肝研究取得的良好療效成了報道焦點之一。據悉,我國SFDA已于5月10日批準
派羅欣治療慢性乙肝適應證。在第1天上午的大會專題報告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沈祖堯教授率先向與會者介紹了這兩項研究結果。下午進行的羅氏
派羅欣衛星會專場,復旦大學程能能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北京地壇醫院成軍教授進一步報告了
派羅欣的最新研究進展。
派羅欣治療HBeAg陽性乙肝研究進展
針對HBeAg陽性乙肝治療現狀,賈繼東教授指出,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療有效率不夠理想,干擾素療程固定、療效較穩定,但HBeAg轉換率仍較低,由于亞洲患者以基因型B為主,因此較歐美基因型A患者療效差;
拉米夫定的適應證較廣,耐受性好,服藥方便,但HBeAg轉換率更低,療效欠穩定。
對194例干擾素初治的HBeAg陽性慢性乙肝患者進行的Ⅱ期臨床試驗表明,派羅欣無論在HBeAg轉換和HBV DNA抑制方面均優于普通干擾素,同時確定了派羅欣的最佳治療劑量。研究結果顯示,同4.5 MIU普通干擾素及90 μg、270 μg派羅欣相比,派羅欣180 μg組HBV DNA抑制程度最顯著,HBeAg下降均值最大。
派羅欣治療HBeAg陽性乙肝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最早于2004年美國
肝病研究學會(AASLD)會議上公布,目前已被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接收。
在該項隨機、部分雙盲、多國家參與的研究中,814例患者按1∶1∶1隨機分組,分別接受派羅欣180 μg 每周1次+安慰劑、派羅欣+拉米夫定 100 mg/d或拉米夫定100 mg/d治療,治療48周并在隨訪24周后第72周對患者進行評估。聯合主要終點為HBeAg血清轉化或HBV DNA <105拷貝/ml,次要終點為HBeAg消失和ALT恢復正常。研究人群85%~87%是亞洲人,以中國病人為主;34%的病人ALT< 2倍正常上限;平均HBV DNA水平在9.7~10.1 log之間。
結果顯示,隨訪24周(第72周)后,派羅欣單一治療組或聯合治療組中達到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拉米夫定單一治療組,派羅欣治療亞洲病人HBeAg轉換率達32%,高于拉米夫定。第72周時,派羅欣(±拉米夫定)治療組16例(3%)患者出現HBsAg血清轉化、而拉米夫定單一治療組沒有患者出現HBsAg血清轉化。
派羅欣治療ALT>5倍正常上限的HBeAg陽性慢性乙肝,可取得41%的HBeAg轉換率,治療ALT<2倍正常上限的難治患者也取得了29%的HBeAg轉換率,在任何ALT水平亞組,派羅欣的HBeAg轉換率均顯著優于拉米夫定。治療HBV DNA<109拷貝/ml的HBeAg陽性慢性乙肝患者,可取得53%的HBeAg轉換率,顯著優于拉米夫定。(見圖1,2)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三組HBeAg轉換率隨治療時間穩定升高,而在停藥后的隨訪期間,只有派羅欣組HBeAg轉換率仍持續升高。對于治療前使用抗病毒藥物無效的病人,派羅欣治療后的HBeAg轉換率仍優于拉米夫定(37%對16%,P=0.009)。
該研究同時提示,基線ALT水平高、HBV DNA和HBeAg水平低,能夠很好地預測患者的應答情況。
小 結
派羅欣治療亞洲人HBeAg陽性乙肝的臨床試驗顯示:
●無論是HBeAg轉換還是HBV DNA抑制,派羅欣均顯著優于干擾素和拉米夫定。
●派羅欣治療ALT>5倍和/或HBV DNA<109拷貝/ml的病人可取得41%~53%的HBeAg轉換率。
●派羅欣對干擾素或拉米夫定治療無效的病人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