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塞平又稱多慮平,為三環類抗抑郁藥。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多發生在60歲以上老人,痛苦較大,治療困難。筆者在1998~2003年間加用多塞平治療60歲以上帶狀皰疹病人25例,觀察PHN的發生率與多塞平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60歲以上帶狀皰疹病人49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25例。對于有嚴重心臟病、排尿困難、
青光眼病史者不編入。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齡60~84歲,平均66.6歲;對照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齡60~82歲,平均66.2歲。患病部位,治療組肋間10例、四肢8例、頸部3例、三叉神經部位4例。對照組肋間12例、四肢7例、頸部2例、三叉神經部位3例。治療組與對照組病人均為發疹后2d內就診者。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與對照組同時常規口服阿昔洛韋10d,以及維生素B 1 等藥物,外用爐甘石洗劑。治療組加口服多塞平50mg,每日3次,7d;然后減為每天75mg分3次口服,直至疼痛消失為止(治療組多塞平平均治療總量為1650mg,其中最小治療總量為1050mg,最大治療量為5550mg)。對照組加用止痛藥物(消炎痛或顱痛定),直至疼痛消失為止。連續隨訪3個月,最后進行評價效果。
3 療效標準及結果
以發疹日算起1個月仍疼痛作PHN,治療組與對照組發病率結果如下:第1個月(20%)5/25與(29.2%)7/24,第2個月(16%)4/25與(24%)6/25,第3個月0與(8.3%)2/24;結果表明:2組1個月PHN發病率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3個月后PHN發病率治療組為0,對照組仍有2例PHN發生。
4 副作用觀察
治療組口服多塞平25例中有5例自述口干,但能耐受;有2例自述嗜睡,口服7d后1例癥狀消失(由每天150mg減為每天75mg),1例經改為中午和睡前服藥癥狀減輕可以耐受,以上均未停藥。
5 討論
老年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發病率達68.1%(1個月) [1] ,國外報道PHN治療應該從早期開始,采用三環類抗抑郁劑是PHN的一線方法 [2] 。筆者應用多塞平治療25例老年帶狀皰疹1個月,3月PHN發病率均顯著小于對照組。其作用與抗抑郁無關,主要通過提高機體5-羥色胺(5-HT)和腦脊液中內啡肽水平,產生嗎啡樣止痛效果 [3] ,筆者認為早期有效劑量的應用可能抑制炎癥過程和減輕脊神經根的炎癥后纖維化,從而減少神經痛的發生,多塞平因與激素類藥物(現臨床常用于治療PHN)副作用和禁忌證不同,對治療和預防PHN,提供了一個新選擇,并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第1卷第3期;《多塞平防治老年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療效觀察》;馮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