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多為放射工作人員或是接受放療者。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急性
放射性皮炎和慢性
放射性皮炎:
1.急性放射性皮炎:由于單次或短時間內多次受到大劑量輻射所致,其早期反應與熱灼傷相似,常稱為放射性燒傷,可分為3度:
一度:常于暴露后6天出現,如劑量過大可在24小時內發生,12天左右達到高峰,3~4周后消退。照射部位僅出現紅斑,可有暫時性脫毛;伴灼痛和刺癢感。
二度:病期1~3個月。表現為局部紅斑、水腫和水皰,破潰后出現糜爛和結痂,可遺留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萎縮及永久性毛發脫落;自覺明顯灼熱及疼痛。
三度:損害累及真皮深部、皮下組織甚至深部肌肉、骨骼,表現為顯著紅腫,可出現壞死和潰瘍,潰瘍常持續多年不愈,愈后留下萎縮性
瘢痕,有些可為永久性潰瘍,潰瘍和瘢痕易發生癌變。
二、三度放射性皮炎可伴全身癥狀如乏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血等,可有白細胞減少及繼發感染。
2.慢性放射性皮炎:由于長期反復接受小劑量放射線輻照所致,也可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潛伏期數月至數十年不等。表現為皮膚干燥、萎縮,汗腺、皮脂腺分泌減少,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或減退,毛發脫落,以后可形成潰瘍,難以愈合,并可產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