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受熱、精神緊張、攝入熱的食物或飲料,或在運動后,體溫略膽堿能性蕁麻疹增,增熱的血流刺激大腦體溫調節中樞,興奮膽堿能性神經并釋放乙酰膽堿,如果對這種化學物質過敏,可以出現過敏反應。治療上多以避免接觸過敏源為主。膽堿能性蕁麻疹臨床癥狀如下:
①不會出現皮疹,但明顯感到有針刺、劇癢感。
②多發生于青年期,一般在遇熱(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和運動后出現。當停止運動或平靜以后,癥狀即可消退,嚴重的話,癥狀完全消退可能要經過數月或數年不等。
③常在軀干和肢體近端皮膚(腋、掌跖除外)出現紅色的、2毫米左右的風團,這種風團速來速去不留痕跡。嚴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癥狀,如腹痛、腹瀉等。
膽堿能性蕁麻疹是常見的多發的,僅次于劃痕癥,多見于青年。一般認為與急性蕁麻疹有關,其發病機制尚不是很清楚,但有以下學說,
一、控制汗腺的交感神經經膽堿能后神經節受刺激,導致乙酰膽堿釋放。雖已證實膽堿能性蕁麻疹患者血液中的組胺水平較正常高,但證明乙酰膽堿可以直接或間接的促進組胺釋放。
二、將膽堿能性蕁麻疹患者的血清輸入正常人體內可以誘風團,推測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激活了受者體內的肥大細胞,故導致組胺釋放。
三、汗腺自身的超敏反應誘發膽堿能性蕁麻疹。故膽堿能性蕁麻疹的發病與運動、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進食熱性食品或飲酒等因素有關,而睡眠時則很少發作。在上述因素刺激下2到10分鐘即起疹,持續一個小時左右,過一陣又會消退。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膽堿能性蕁麻疹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飲食,避免誘因.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
2.注意衛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中要少養貓,狗之類的寵物.
3.注意藥物因素引起的過敏.在臨床中,有些藥物可以引起蕁麻疹,如青霉素,四環素,氯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等.
4.積極治療原有疾病.蕁麻疹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