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潛伏期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病毒復制開始階段,感染后2-4周,介于5天-3月)可以出現非特異性的急性HIV感染綜合征,表現似單核細胞增多癥:發燒、盜汗、頭暈、無力、咽痛、不適、肌痛、頭痛、關節痛、軀干丘斑疹、腹瀉、淋巴結病(主要累及腋窩、枕部及頸部淋巴結,也可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可持續存在數月,甚至數年)等類似“感冒”的癥狀,有些人還可發生腹瀉。
這種癥狀通常持續1-2周后就會消失,此后病人便轉入無癥狀的潛伏期。它與EB病毒引起的單核細胞增多癥主要鑒別是:突然發作、扁桃體基本正常、常見口腔潰瘍、皮疹及腹瀉,此外還可能出現無菌性腦膜炎、外周神經癥、腦病、脾腫大等。原發急性感染的檢出主要靠檢查HIV]抗體。
隨后感染者進入長期無癥狀潛伏期,此時病毒復制處于低水平狀態。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病毒復制被激活,由于病毒大量增殖,損傷機體的淋巴細胞,從而逐步增強免疫缺陷,感染者呈現艾滋相關綜合征,最后轉成艾滋病。潛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呈陽性反應,這樣的人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稱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簡稱帶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強的傳染性,是傳播艾滋病最重要的傳染源。
艾滋病初期癥狀HIV引起緩慢漸進性感染,具有很長無癥潛狀期,平均潛伏期7-10年,每年約4-10%發展為艾滋病,12年內發病率65%,15年內95%,少數在感染后17年仍未發病;發病后病程平均為1年半。在很長的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沒有自覺癥狀,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統仍在繼續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壞,到免疫系統功能再也不能維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時,多種對正常人不會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會使患者發生條件性感染,引起腦、肺、胃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癥狀。一些惡性腫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產生。艾滋病人的癥狀因為發生條件性感染的內臟和發生腫瘤的部位不同,表現為多種多樣。
艾滋病初期癥狀常見的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性癥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在三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癥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癥狀 食欲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癥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風、偏癱、癡呆等。
(5)皮膚和粘膜損害 彌漫性丘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癥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于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艾滋病初期癥狀臨床常分三期。首先隱性期,感染病毒后,患者出現發熱,頭痛,惡心,脾腫大持續3~14天,癥狀自行消失,進入無癥狀期,受感染后2個月抗體即轉為陽性。若全身淋巴結再次腫大,發熱、腹瀉均超過1月以上為第二期,接下來為第三期,配偶雙方都染上艾滋病毒。一期一般無癥狀,對性欲無影響,可過性生活,但性交的時間、性交次數不宜過長過多。若一方未受感染,應禁止性生活,決不能再感染上病毒。二、三期患者已有多種臨床癥狀,心理上遭受嚴重打擊,性欲被強烈抑制。治療艾滋病無特效藥物,目前應用的藥物,對性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因此,二、三期應減少性生活,以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