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由于情志、飲食內傷,或病后及年邁,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從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 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雖不屬于危重疾病,但妨礙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誘發心悸、胸痹、眩暈、頭痛、中風病等病癥。頑固性的失眠,給病人帶來長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對安眠藥物的依賴,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又可引起醫源性疾病。
中醫有關失眠主要有4種理論:陰陽消長論、營衛循行論、心主神明論、腦主神明論雖然臨床上有“腦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爭論,但是醫家在承認心腦共主神明的同時,往往依據臨床各有所側重,現代關于失眠機理的中醫論述都基于此。 中醫關于失眠的辨證論治頗為豐富,近年來不少醫者從臨床實際出發,探求其發生的機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證思路。 中藥制劑-安樂片以其無不良反應,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特點在治療失眠癥這一領域發揮著它的優勢。
安樂片由逍遙散加減化裁而成,具有疏肝解郁,養心安神之功效。方中柴胡、當歸能養血條達肝氣而疏肝解郁,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郁血虛之要藥。川芎、甘草活血定痛,益氣補中緩肝之急;白術、茯苓健脾祛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鉤藤既能清肝熱,又可平肝陽;首烏藤養心安神治驚恐失眠、多汗、血虛。諸藥合用對神經衰弱的焦慮抑郁、驚恐失眠、納少神疲、心煩多夢有較好療效。
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柴胡、當歸、鉤藤、茯苓、首烏藤等中藥具有鎮靜作用,柴胡皂苷及柴胡皂苷元A有明顯的鎮靜、解熱、鎮痛作用,茯苓次聚糖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當歸揮發油有中樞鎮靜作用,能增加心肌血液供應,降低心肌耗氧量,能抗心律失常;川芎尚可增加腦血流量,增強神經系統功能,改善腦部癥狀;鉤藤還具有降壓作用;首烏藤有鎮靜作用,為治療失眠的常用中藥。諸藥配伍以達到消除廣泛性焦慮癥病人的失眠、緊張、焦慮、抑郁癥狀,調節神經內分泌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患了失眠癥的患者不要氣餒,要積極和醫生配合 ,按時服藥爭取早日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