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孩子說話方面會與正常小孩落后了很多,這也讓自閉癥小孩的家長非常著急。但是在語言訓練時也容易進入誤區,為了避免大家進入誤區,先讓大家了解一下。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和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或者媒介,是具有社會認同性的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對于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訓練要注意兩個誤區。
第一,強調語言形式的訓練,忽略了啟發孩子去理解使用語言的意義,甚至剝奪了孩子使用語言滿足需要的機會,這種舍本逐末、為說話而說話的語言教育,必然事倍功半。
陷入這種誤區的原因是我們忽略了“語言”作為溝通工具本身的特點。人類的生理需要是最原始的動因。通過使用語言,人類滿足了自己的需要,這個結果使語言的使用得到強化,然后推動人們更好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個體語言的發展,從某種角度看,是人類語言產生、發展的縮影。如果我們從源頭上就人為地剝奪了孩子使用語言的需要,無異于釜底抽薪,再怎么“煽風點火”,也是難以奏效的。理解語言的作用,使用語言實現交流目的,這才是語言訓練的根本。只有抓住了這個根本,所有的語言形式訓練才有實際意義,切不可本末倒置。
現代親子關系幾乎使每個孤獨癥孩子的家庭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家長的過度關懷使孩子喪失了使用語言表達需要的機會。因為,家長對孩子過度關懷與照顧,往往是在孩子沒有使用語言表達之前,就已經滿足了孩子的需要.這對語言教育是很不利的。
第二,將語言單純看成語言問題,沒有將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聯系起來的觀念,更沒有具體的訓練方法。
學習一個詞匯和句型,還不是孤獨癥兒童語言學習中的難點,經過反復示范,孩子是能夠掌握的。雖然他們可以和普通兒童一樣掌握同等的詞句,但是,在實際的人際溝通中,他們與他人的語言交流仍然有很大的障礙。問題出在哪里呢?
很多家長為孩子這樣的表現困擾著:“孩子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管別人是否喜歡聽,不管別人是否聽得懂,說話的時候目光不看對方,自己說完了轉身就走開,不管對方的反應如何;不能圍繞一個主題談話,別人談話時隨便插話,和別人的話題又格格不入……”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不會說話”,這是在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的“非社會化”現象,這種現象在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表達上特別突出,甚至他們終身都會帶有這個特點。造成這一病態語言現象的深層原因是極端自我中心化的思維方式。
訓練思維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培養孩子思維的邏輯能力,例如,培養孩子抽象概括能力,通俗地說,這種邏輯能力就是對事物內在關系的理解能力。這種關系是內在的、抽象的,孩子必須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才能理解這種抽象關系。如果孩子的邏輯思維水平比較低,那么很多人際交往中的抽象社會關系,孩子是難以理解的,在沒有理解的基礎上運用語言工具表達,必然就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鸚鵡學舌”。因此,在語言訓練中,一定不要為了教語言而教語言,不能脫離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單純地教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