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或許也發現過,孩子平時在家挺活潑,和家人有說有笑,但一碰到陌生人,卻是沉默,甚至置之不理,有些家長常常懷疑這是不是自閉癥的表現。
不愛理會陌生人等于自閉癥嗎?兒童心理專家說,孩子形成這種習慣的原因,與家長、老師的教育有關。不少孩子從記事起,家長和老師反復告訴:“如果有生人要帶你走、給你東西吃或跟你說話,不要理他。”特別是4歲以下孩子,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和是非判斷能力幾乎是一片空白。家長、老師的教育,成了孩子心中的“處世原則”,在生人面前,他們會本能地失去安全感。但這種現象與“自閉癥”有本質區別,家長不必擔心。“自閉癥”又叫“狐獨癥”,多是與生俱來的,發病于兩歲半以內。患童不會與人交流,對家長、老師也一樣。
少兒的自閉癥是現代社會中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為人所重視的一種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癥狀主要表現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數孩子不開口說話,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有明顯障礙,接觸新鮮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較弱等等,嚴重的還會有自殘或暴力的傾向。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自閉癥患兒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癥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一旦發現癥狀應立即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