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報道[12],
舍曲林對
強迫癥也有較好療效,但目前關于舍曲林對少年強迫癥療效的報道尚少。我們將其與氯丙咪嗪進行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501~200806我院住院病人64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有關強迫癥的診斷標準;YaleBrown強迫量表(YBOCS)≥16分;年齡≤18歲,排除嚴重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
精神分裂癥伴隨的強迫癥狀及品行障礙。將患者隨機分為舍曲林組及氯丙咪嗪組。舍曲林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12~18歲,平均(15.2±1.98)歲,病程1~30個月,平均(9.6±7.3)個月。氯丙咪嗪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12~18歲,平均(14.9±1.89)歲,病程1~36個月,平均(9.7±8.5)個月。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所有病例經1周清洗后接受治療。舍曲林組初始劑量50mg/d,2周內增至100~150mg/d,早晨1次口服。氯丙咪嗪組初始劑量為50mg/d,在2周內加至治療量150~250mg/d,分2次口服,療程8周。治療過程中均不合并抗精神病藥物、情感穩定劑、醒腦通及其他抗抑郁藥物。若出現不良反應,可酌情加用對癥處理藥物。
睡眠障礙者酌情給予安定類藥物。
1.2.2 療效評定: 采用YaleBrown強迫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定療效,在治療前和治療后2、4、6、8周各評定1次。
1.2.3 不良反應: 采用副反應量表(TESS)及實驗各項檢查綜合評價藥物不良反應。 統計分析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行t檢驗。
2 結果
2.1 量表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YaleBrown強迫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經t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4、6、8周末的評分與治療前比較,結果見表1。
2.2 減分率比較 治療后2周末,舍曲林組YBOCS、HAMD減分率高于氯丙咪嗪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6、8周末,YBOCS、HAMD及HAMA減分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
2.3 不良反應比較 舍曲林組出現不良反應者10例(31.3%),氯丙咪嗪組24例(75.0%)。舍曲林主要不良反應為惡心、焦慮、頭痛、頭暈等,均較輕,無需特殊處理;氯丙咪嗪主要不良反應為嗜睡、口干、心悸、心電圖異常。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3 討論
強迫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易復發、易致殘的神經癥。目前認為其發病機制與多種神經遞質特別是5羥色胺(5HT)功能低下或突觸間隙可利用的5HT含量降低有關[3]。既往多應用強的5HT攝取抑制劑氯丙咪嗪作為一線藥物,但由于其劑量大,不良反應多,不適合兒童應用。而新型的SSRI類藥物舍曲林對5HT的再攝取具有高度的選擇性,避免了三環類藥物嚴重的不良反應,臨床上已廣泛應用。舍曲林起效迅速,考慮可能與其耐受性好,在用藥物初期能快速遞增至有效劑量,從而能盡早控制強迫癥狀有關。本研究表明,無論從不良反應的發生頻率還是嚴重程度上來講,舍曲林組均低于氯丙咪嗪組,尤其在抗膽堿能和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方面。綜上所述,舍曲林治療強迫癥安全有效,其抗強迫療效與氯丙咪嗪相當,不良反應明顯小于氯丙咪嗪,且程度較輕,依從性較好,更適合兒童少年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秀華,張紅衛,尚俊鳳. 舍曲林與氯丙咪嗪對強迫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7,17(3):179180.
[2] 崔義方,董俊玲.舍曲林與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的對照研究[J].山東精神醫學,2004,14(1):2122.
[3] Greist J, Chouinarad G, Duboff E, et al. Doubleblind parallel comparison of three dosages of sertraline and placebo in out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J]. Arch Gen Psychiarty, 1995, 52:2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