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性或成年性白內障可能是由于年齡增加,暴露于X線,紅外線熱量的輻射,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葡萄膜炎或全身用藥(例如皮質類固醇),或可能為長期暴露于紫外線引起.
癥狀和體征
青年性或成年性白內障的主要癥狀是進行性,無痛性視力減退.視力減退的程度取決于混濁的部位和范圍.當混濁在晶狀體核的中央(核性白內障),則早期便產生近視,以致原有老視的病人發現又能不戴老視鏡進行閱讀(第二視力).罕見者,晶狀體膨脹時發生繼發性青光眼和疼痛.
晶狀體后囊膜下混濁(后囊膜下白內障)視力受影響的程度和混濁程度不成比例,因為混濁位于所觀察物體發出的光線的交叉點上,這種白內障在明亮的光線下特別令人煩惱.
診斷
中年或老年時出現的視力逐漸減退是青光眼也是白內障的特征.散大瞳孔作檢眼鏡檢查前必須先排除高眼壓和淺前房.
進展充分的白內障晶狀體呈灰白色或棕黃色混濁.在瞳孔散大下將檢眼鏡置于約距眼30cm處進行檢查,通常可發現淡薄的混濁,小的白內障在紅色反光下呈現醒目的暗黑色缺損區,大的白內障可使紅色反光消失.裂隙燈檢查對白內障的性質,部位和混濁程度可提供較多的詳情.
治療
在白內障發展階段,常常驗光和更換眼鏡有助于維持視力.長期散大瞳孔(2.5%去氧腎上腺素)偶可對小的晶狀體混濁有所幫助.許多眼科醫師建議在陽光下戴用防紫外線眼鏡或太陽眼鏡.
手術 通常白內障手術的適應證包括最高的矯正視力為≤20/50(6/15)和主覺視力減退而妨礙必要或意欲進行的活動(例如駕駛,閱讀和其他職業活動).因眩光而喪失勞動力者也為手術適應證,往往是有后囊膜下白內障.不常見的適應證包括晶狀體誘發性疾病(例如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晶狀體抗原性葡萄膜炎)或需能見到眼底以便處理的疾病,諸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或青光眼.
白內障摘出術通常用局部麻醉和靜脈注射鎮靜劑.有三種摘出技術:白內障囊內摘出術,系摘除整個白內障(現很少施行);白內障囊外摘出術,系先娩出整個中央的硬核,然后再反復吸除軟的皮質小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系用超聲在眼內粉碎中央的硬核,然后再反復吸除軟的皮質小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切口最小,使能最快的愈合.
幾乎總是以塑料或硅膠人工晶體植入眼內以替代晶狀體摘出后喪失的光學聚焦力.人工晶體植入可放置于虹膜前(前房型人工晶體),可貼附于虹膜和在瞳孔內(虹膜平面人工晶體)或可放置于虹膜后(后房型人工晶體.在美國虹膜平面人工晶體現已很少應用,因為許多設計與術后并發癥的高出現率有關.后房型人工晶體是最常放置的.
在大多數病例,病人術后按逐漸減量的程序局部應用抗生素和局部應用皮質類固醇治療達4周.病人睡時常需戴用眼罩和避免Valsalva手法,舉重物,向前彎腰過度和揉擦眼睛.白內障術后并發癥包括視網膜脫離,囊樣黃斑變性,大泡性角膜病變,脈絡膜出血(手術時出血位于視網膜下引起眼內容經切口逐出),眼內炎(眼內感染),后囊膜混濁(能用激光治療)和青光眼.
當排除了原先患有弱視,黃斑變性或青光眼,則95%的手術眼的視力可達20/40(6/12)或更好.如果不植入人工晶體,則需戴用接觸鏡或厚的眼鏡以矯正屈光不正(遠視和老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