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共識綜述了血管因素導致的認知功能減退和癡呆的依據(1990至2010年5月1日的文獻資料)。老年人的血管性認知功能減退(VCI)和癡呆很常見。該文對VCI的定義、神經病理、基礎科學和病理生理學、神經影像學、血管及其相關危險因素,以及可能的預防和治療進行了回顧及評論。該共識可作為指南,使臨床醫生對VCI和癡呆的預防和治療有全面的了解。方法:協作組成員由2位主席(美國的Philip B.Gorelick和意大利的Angelo Scuteri)根據其既往的相關工作領域提名,并經美國心臟病聯合會卒中理事會的學術指南監管委員會、流行病學預防醫學理事會和稿件監管委員會批準。20位成員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和瑞典。寫作組參考了系統的文獻綜述(主要為1990——2010年發表的文獻,包括2篇2011年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卒中協會卒中和TIA一級和二級預防指南)、既往發表的指南、個人資料和專家意見總結出已有的證據,根據美國心臟病聯合會的證據級別及推薦標準,給予推薦。所有成員對所做出的推薦進行討論并簽署最終版本。再經心臟病聯合會同行專家和卒中理事會領導和上述幾個委員會和理事會審閱后,最后經美國心臟聯合會科學顧問和統籌委員會批準。
結果:VCI涵蓋所有類型的腦血管損害,不只是卒中,涵蓋范圍從輕度認知功能減退到發展為完全的癡呆。腦神經血管單元功能紊亂(神經元、神經膠質、血管周圍和血管細胞統稱為神經血管單元,其在結構、功能和發展上相互關聯和聯合作用以支持腦微環境的動態平衡)和調節腦血流的機制障礙可能是VCI的重要病理生理發病機制。腦淀粉樣血管病正成為阿爾茨海默病(AD)、腦微梗死、微出血和腦出血及VCI的重要標識。老年人認知功能減退的神經病理常混合有AD和微血管損傷的病理改變,二者協同作用加重了認知功能損害。在這方面,MRI和其他神經影像技術在定義和發現VCI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為常見的皮質下型VCI(伴腦白質高信號和小的深部梗死)提供重要依據。很多情況下,VCI的危險標識和傳統的卒中危險因素相同,這些危險因素不僅局限于心房纖顫、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及其他血管危險因素,而且這些血管危險因素也同樣是AD的血管危險因素。頸動脈內中膜增厚和動脈僵硬正成為動脈老化的標識,并可作為VCI的危險標識。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對VCI無特殊處理手段。然而,發現和控制系統的卒中危險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對預防VCI可能是有效的,尤其是老年人。
結論:認知功能減退和癡呆(包括AD)的血管性病因是重要的。最近幾年,臨床前、神經病理、神經影像、生理學和流行病學的基礎研究增進了對VCI的了解。推薦互贏互利的跨學科、橫向和相互合作的研究方式(transdisciplinary,translational,and transactional approaches的3T途徑)會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該病及其神經心理方面的特征。這需要大量的、前瞻性的、臨床-病理-神經影像學(包括超聲學)的研究,以提高我們對基于病理改變的神經影像學表現及臨床VCI和AD的發展中二者病理學相互交疊復雜作用的認識。需要盡早在中年人群中進行長期血管危險標識干預研究,來預防和延遲VCI和AD的發生。降低高危人群的血管危險因素是另一重要的研究方向。(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年2月第45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