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一種古老的疾患,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人對此病進行過描述,2500年前由“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命名為偏頭痛,并沿用至今。偏頭痛是反復或周期性發作的一側或兩側搏動性頭痛,常伴惡心、嘔吐,為臨床常見的特發性頭痛。
偏頭痛是由于發作性血管舒縮功能障礙,以及某些體液物質暫時改變所致的一種伴有或不伴有腦及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暫時障礙的頭痛,可有或無先兆。偏頭痛通常有家族史,多數患者在青少年時期首次發作,男性和女性均有可能罹患,但女性的比例更高,月經期發作增多。通常在四十歲左右患病率達到高峰。
偏頭痛的診斷主要有8條依據:
1發作性搏動性頭痛為主,也可呈脹痛;
2一側頭痛為主,也可全頭痛;
3間歇性反復發作,起止較突然,間歇期如常人,病程較長;
4常起病于青春期,女性居多;
5有或無視覺性、感覺性、運動性、精神性等先兆或伴隨癥狀,但多數都伴有惡心、嘔吐等明顯的自主神經癥狀;
6有或無偏頭痛家族史;
7某些食品、飲料、月經、情緒波動、過勞等因素可誘發,壓迫頸總動脈、頸淺動脈、眶上動脈或短時休息、睡眠可減輕;
8條紋嫌惡試驗(看具有一定圖案的條紋布)多為陽性,腦電圖檢查偶有輕度或中度異常,腦影像(包括血管造影)及其他輔助檢查均無異常。
偏頭痛患者在預防上除注意勞逸結合、睡眠充足、避免焦慮和緊張外,還應該多吃些含鎂豐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腦中的鎂含量。含鎂較多的食物包括:小米、蕎麥面等谷類,黃豆、蠶豆、豌豆等豆類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紅、冬菜、冬菇、紫菜、桃子、桂圓、核桃、花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