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患者的痛苦通常在進入暗室或天黑后便有所緩解。一點點光線都會讓這種頑固的疼痛變本加厲。如今,托一些盲人志愿者的福,科學家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據美國《科學》雜志在線新聞報道,明亮的光線為什么會加劇偏頭痛一直是個未解之謎,這是因為控制視覺功能的大腦區域并未與那些傳輸痛覺的大腦區域發生交迭。為了搞清到底是哪些視覺細胞在背后搗鬼,在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及美國哈佛醫學院任職的麻醉學家Rami Burstein和同事,找到了一些患偏頭痛的盲人。在20位志愿加入此項研究的盲人中,有6個人完全感覺不到任何光線——他們或是摘除了眼球,或是負責將眼球與大腦聯系起來的視神經受到了嚴重損害。另外14人則因為遺傳和其他原因導致了失明,他們盡管沒有視覺,但卻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感知光線的變化。
與研究人員估計的一樣,6位完全沒有視覺的盲人在偏頭痛發作時并未因光線的改變而感覺到病情的增減。但是其他14位志愿者卻正好相反。這是一條非常有趣的線索,因為后者負責大部分的光感知工作的視網膜中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存在缺陷。然而,他們可能擁有其他一些功能健全的視網膜細胞,而這些細胞則攜帶了一種名為黑視蛋白的受體。黑視蛋白并不能幫助人們看清物體的形狀,但它們卻能夠與光,特別是藍光發生反應。
Burstein表示,基于這一點,“我們需要跟蹤黑視蛋白”,從而搞清表達這些蛋白的細胞是否與傳遞痛覺的細胞有聯系。結果顯示,在實驗室小鼠的大腦中,感光黑視蛋白細胞的軸突與丘腦中的特殊神經細胞連接在一起,而后者在痛覺的感知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在本周的《自然—神經科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市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遺傳流行病學家Kathleen Merikangas指出:“這種方法正是我們在醫學研究中所需要的。”她稱贊了這種選取一個異常人群并將研究成果植入動物模型的做法。幾年前參與黑視蛋白發現研究的布朗大學神經科學家David Berson對此表示贊同。他說,這項研究為搞清光線為什么會使偏頭痛加劇“開辟了新的途徑”。但是他警告說,參與此項研究的盲人志愿者可能仍然具有一些完好無損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這意味著發現黑視蛋白可能僅僅解開了一部分光—痛之謎。(來源:科學時報 群芳)
來源:作者:Rami Burstein 《自然—神經科學》 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