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的程度與癲癇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包括發作頻率、持續時間、病史長短、臨床表現、心理素質等方面。一般來說發作頻率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病史越長、臨床表現越復雜、心理素質越差則危害越大、后果越明顯。癲癇發作可使正常的神經細胞受到傷害,膠質細胞增生以及體內其它器官生化環境的改變。
癲癇發作對腦造成損害,引起記憶障礙、智力下降、性格改變,又可促使發作次數增多。有人認為小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局限性發作對人體危害不大,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雖然癲癇病人中不乏智力超群、出類拔萃之人,但從整個癲癇患者群體來看,智力仍不及正常人群。一些癥狀性癲癇常伴有智力低下,甚至不乏有智殘者。對行為的影響。一些病史較長的患者常出現行為怪異,表現為少言寡語、性格孤僻、易沖動暴怒、多疑等。對壽命的影響。一些癲癇發作有時很突然,易造成意外傷害,個別癲癇可出現癲癇持續狀態,危及生命。對其它方面的影響。部分癲癇發作常影響到呼吸、血壓、脈搏等,對其它組織器官造成傷害。因此,患有癲癇應該克服困難,積極治療、盡早治療,把對健康的損害減到最低。癲癇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對精神、智商等影響就越小。有的患者或家屬心存僥幸心理,同時害怕藥物的副作用,企望癲癇自愈,不予治療是不可取的。
癲癇病可以治愈嗎?有很多癲癇病患者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心理問題,專家稱心理負擔過于嚴重,可能對患者的康復有阻礙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癲癇病患者的心理治療呢?心理治療的方法不容忽視。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對有心理障礙的癲癇患兒應及時給予心理咨詢、教育及干預,提高其對疾病的信心,鼓勵多參加社會活動,增強自我意識及獨立能力,擴大興趣范圍,培養樂觀情緒,改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健康。首先家長應正視現實、穩定情緒、控制情感、提高心理素質,消除對癲癇的恐懼感。生活上要細心照料患兒的飲食起居,盡量避免一切誘發癲癇發作的因素,如
感冒、暴飲暴食、疲勞過度或睡眠不足。同時也不要過分溺愛患兒,否則會妨礙患兒人格心理的健康發展。適當的體力和腦力活動對健康有利,應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