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縮患者由于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并發(fā)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延髓麻痹癥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yī)生治療外,日常飲食也十分重要。
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堿性略占優(yōu)勢,如果酸性成分過多,就會成為多種疾病的溫床。日常食物如禽、畜、魚、蛋類、糖、米、面等,在體內(nèi)的代謝產(chǎn)物可使血液偏酸,因而,應多進食蔬菜、海帶、水果、奶類等含堿性成分多的食物,以保證血液維持在略偏堿性的正常狀態(tài)。
肌肉萎縮癥患者如何飲食?
首先,肌肉萎縮患者飲食注意少食寒涼、盡量避免食用芥菜、蘿卜、海帶、紫菜、西洋菜、白菜、黃花菜、西瓜、冬瓜、苦瓜等,苦味食物易傷胃,也應少食。公雞、烤鴨、燒鵝雖不是寒涼食品,但燥熱,容易上火,也不宜服食。
其次要多食溫補,如糯米紅棗粥,可治療脾胃氣虛。又如牛肉(牛肉肌腱最佳)性溫,可與淮山藥、枸杞子煲湯,可常吃。另外,豬肉、兔肉、雞肉(家養(yǎng)雞最佳)以及草魚、泥鰍、黃花魚、蛋、奶、豆制品都是滋補食品,可常食用。偏側面肌萎縮癥是一種單側面部組織的萎縮性疾病。發(fā)病原因不明,但可能與全身感染、結締組織疾病,遺傳變性疾病,三叉神經(jīng)炎有關。多于10~20歲起病,女性多于男性,隱襲起病,呈進行性緩慢發(fā)展。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當肌肉萎縮癥患者的病情到達了中晚期時,要以高蛋白、高營養(yǎng)、高能量的、半流食的食物為主,同時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來維護自身的營養(yǎng)和水電解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