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泌尿系感染是絕經后婦女的常見病及多發病,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的發生率為33%[1]。由于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低下,陰道pH值升高,細菌易于繁殖而導致
陰道炎癥,又因婦女特殊的生理結構,容易并發反復的泌尿系感染。本研究應用環丙沙星聯合替勃龍治療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觀察其療效及安全性,旨在探討有效的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的防治途徑。
目的:探討環丙沙星聯合替勃龍治療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的療效
和安全性。方法:選擇96例絕經后反復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隨機分成2個組。環丙沙星聯合替勃龍治療組(A組):給予口服環丙沙星500mg/次,1d 2次,連服7d,同時予口服替勃龍2.5mg/次,1d 1次,連服3個月;環丙沙星治療組(B組):給予口服環丙沙星500mg/次,1d 2次,連服7d,每月1次,共用3個月。隨訪6個月,比較治療3個月后兩組各臨床參數的變化和隨訪期病情復發率。 結果:治療3個月后,總有效率、血清雌二醇水平、陰道健康評分A組均顯著高于B組(P<0.01),復發率、陰道pH值A組均顯著低于B組(P<0.01),子宮內膜厚度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環丙沙星聯合替勃龍治療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5年6月~2007年2月在我院婦科及泌尿科門診就診的有反復泌尿系感染病史的絕經后婦女96例,符合以下標準:①年齡70歲以下,自然絕經或手術絕經6個月以上;②就診前6個月內確診過泌尿系感染,并接受過抗生素治療;③經B超和/或腎盂靜脈造影等檢查排除泌尿系畸形、梗阻、
腫瘤等病變,并排除特異性泌尿系感染(如結核菌、真菌、厭氧菌、衣原體及支原體等感染);④無雌激素應用禁忌證,近3個月內未使用雌激素類藥物。9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A組)49例,平均年齡(61.2±5.9)歲,絕經年限平均(10.1±5.0)年,泌尿系感染病史年限平均(5.6±2.3)年,復發頻率(6.3±2.8)次/年;對照組(B組)47例,平均年齡(60.4±5.5)歲,絕經年限平均(10.8±5.7)年,泌尿系感染病史年限平均(5.2±2.4)年,復發頻率平均(5.8±2.6)次/年。兩組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口服環丙沙星500mg/次,1d 2次,連服7d,同時予口服替勃龍2.5mg/次,1d 1次,連服3個月。對照組:給予口服環丙沙星500mg/次,1d 2次,連服7d,每月1次,共用3個月。
1.3 觀察項目
臨床觀察陰道伸展性、粘膜色澤及厚薄、分泌物量及性狀;檢查清潔中段尿常規、陰道分泌物涂片查乳酸桿菌、清潔度、陰道pH值;同時使用陰道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厚度≥5mm作為內膜組織學檢查的篩選標準),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雌二醇水平,記錄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停藥后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泌尿系感染復發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膀胱刺激癥(-),尿沉渣鏡檢白細胞<5個/HP;(2)有效:膀胱刺激癥(-),尿沉渣鏡檢白細胞≥5個/HP;(3)無效:膀胱刺激癥(+),尿沉渣鏡檢白細胞≥5個/HP。
1.5 陰道健康評分
根據陰道伸展性、清潔度、pH值、粘膜色澤及厚薄、分泌物量及性狀,進行陰道健康評分[2],分為3個等級,(1)好:11~15分;(2)中:6~10分;(3)差:≤5分。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作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所有計量資料用x±s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A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B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組別例數顯效(略)
2.2 兩組泌尿系感染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期A組有6例(12.2%)、B組有38例(80.9%)發生泌尿系感染,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2.3 兩組陰道乳酸桿菌、pH值及健康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陰道均未檢出乳酸桿菌,治療后A組31例(63.3%)檢出乳酸桿菌,B組無1例檢出乳酸桿菌,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后陰道pH值A組顯著低于B組(P<0.01),健康評分A組顯著高于B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陰道pH值、健康評分比較(略)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1,bP>0.05;與B組比較,cP<0.01。
2.4 兩組血清雌二醇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治療后血清雌二醇水平A組顯著高于B組(P<0.01),子宮內膜厚度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表3 兩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子宮內膜厚度比較組別例數血清雌二醇(略)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1,bP>0.05;與B組比較,cP<0.01,d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
腹瀉等和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頭痛、頭暈等,均較輕微,無一需要停藥者。A組有4例(8.2%)、B組有6例(12.8%)發生不良反應,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3 討論
由于婦女絕經后體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陰道壁的彈性組織減少,使陰道口豁開及陰道壁膨出,陰道的上與中三分之一交界處容積縮小,陰道壁變薄,皺褶消失,粘膜上皮亦變薄,陰道萎縮并向內回縮而造成尿道口外露,加上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減少,pH值升高,陰道菌群發生改變,局部抵抗力下降,細菌易于入侵繁殖而發生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規的抗生素治療及局部治療雖能暫時緩解癥狀,但不久后又復發,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許多研究表明,雌激素補充治療可有效改善絕經后婦女泌尿生殖性癥狀。雌激素可以促進陰道、尿道上皮細胞的成熟,維持陰道上皮細胞內足夠的糖原儲備,促使陰道菌群轉變以乳酸桿菌為主,同時還可降低陰道pH值,預防病原菌向尿道移行感染[3,4]。本結果表明,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經環丙沙星聯合替勃龍治療3個月后,泌尿生殖系狀況明顯改善,避免了長期反復使用抗生素帶來的菌群失調和耐藥性的產生,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常用的性激素類藥物分為3大類:單純雌激素、復合雌孕激素、混合雌孕雄激素。替勃龍為混合雌孕雄激素類藥物, 主要成分是具有組織特異性的7-甲異炔諾酮活性物質,它本身的激素活性很弱,口服后在肝臟和小腸迅速被轉化成3α-羥基衍生物、3β-羥基衍生物和Δ4異構體。其中3α-羥基衍生物和3β-羥基衍生物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表現出雌激素樣作用,Δ4異構體主要與孕激素受體和雄激素受體結合,具有孕激素和雄激素樣作用。替勃龍在陰道局部顯示雌激素的活性,其雌激素作用使陰道上皮細胞增生、角化,合成與分泌糖原,同時促進陰道乳酸桿菌的再生,恢復正常的酸性環境,改善陰道和下尿道的萎縮,提高局部抵抗力,降低陰道、尿道感染率。同時替勃龍的孕激素和雄激素樣作用又可以抵消它在子宮內膜的雌激素活性,減少了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刺激作用,保證子宮內膜的安全[5]。本結果表明,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經環丙沙星聯合替勃龍治療3個月后,陰道乳酸桿菌、pH值及健康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改善,子宮內膜厚度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本結果顯示環丙沙星聯合替勃龍治療絕經后婦女反復泌尿系感染安全、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來源:《中國熱帶醫學》2008年3月8卷3期;《女性反復泌尿系感染激素輔助治療與常規治療的對照研究》;楊紅星,黎秀瓊,吳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