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容易復發。若無有效治療,可導致各種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是引起腎功能衰竭的病因之一。所以,如何延緩其發展的進程,對改善預后十分重要。我院于2005年6月~2007年12月在選用敏感抗菌藥物的基礎上加中藥治療泌尿系感染23例,取得一定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齡24~60歲,其中,24~30歲3例,31~40歲5例,41~50歲6例,51~60歲9例,平均年齡(45.61±10.53)歲;病程2~11天,其中,2~5天13例,6~10天9例,10天以上1例,平均(4.69±2.16)天。經臨床癥狀,尿常規及血常規診斷,單純尿道炎5例,膀胱炎12例,急性腎盂
腎炎6例。中醫辨證屬血熱妄行16例,血虛陰虧5例,其它2例。
1.2 入選標準 均為門診患者,符合泌尿系感染診斷標準和中醫濕熱蘊結、脾腎兩虛診斷標準,患者除有尿頻、尿急、尿痛、肉眼鏡下血尿伴有全身癥狀和發熱,無其他全身性疾病和慢性病史。
1.3 治療方法 在運用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白花大棗湯(白花大棗湯藥物組成:白茅根24ɡ,花生衣9ɡ,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取煎汁200ml左右,7天為一療程。
1.4 療效標準 根據國家衛生部尿路感染療效評定標準和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尿頻、尿急、尿痛、血尿消失,尿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好轉:癥狀減輕或發作間歇時間延長,實驗室檢查有改善。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2 結果
治愈18例,好轉4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為95.65%。其中,每個癥狀的有效率為:血尿23例,有效22例(95.65%);尿痛23例,有效21例(占91.30%);尿頻21例,有效2例(占90.48%);尿急19例,有效18例(占94.74%),
3 討論
泌尿系感染臨床發病率較高,現代醫學多以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呋喃類等藥物治療。本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血尿、尿頻、尿急、尿痛,其癥狀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出現綜合征,屬于細菌性尿路感染。中醫屬于血熱妄行和血虛陰虧的范疇,白茅根能涼血止血、消腫止痛、解痙利尿、清熱止淋;花生衣能對抗纖維蛋白的溶解,有促進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縮短出血時間,從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大棗性質平和,既能補血,又可以止血,配合以上兩藥起協同作用。通過中西醫聯合用藥治療,使病程縮短,治療費用降低,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由于觀察例數較少,其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提高與驗證。
參考來源:《中國民康醫學》2008年11月20卷22期;《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感染23例報告》;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