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正從賣藥的場所轉型至顧客健康服務平臺,一切以顧客健康為中心正在成為行業共識。在轟轟烈烈的轉型過程中,藥店自身需要審視些什么?如何以自信的姿態迎接可期的未來?近日,在接受《藥店》2016西普會特刊專訪時,一心堂董事長阮鴻獻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阮鴻獻認為,不管是政策紅利,還是市場蛋糕本身都足以對行業未來充滿信心,但具體到企業,幸運肯定不會在等待中誕生。
以往,藥品零售行業在百姓的用藥便利性及降低藥價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圍繞“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醫改進程當中,社會藥店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阮鴻獻看來,社會藥店在新醫改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和過去已經發生了變化,從藥品銷售場所轉變為顧客大健康管理平臺。能否匹配新角色定位,則取決于以下幾點:
一、能否積極準備條件承接醫改、醫藥分家對社會藥房的軟硬件條件。
二、市場的布局合理性與否。
三、能否在為顧客建立健康管理的過程接觸中,通過專業服務,增加對消費者的粘度和顧客忠誠度。
四、能否轉變觀念,對顧客大健康管理需求有足夠的洞察能力。
顯然,建立以顧客健康服務為核心的專業化“再定位”的速度,決定著中國藥品零售產業是否能跟上新醫改步伐,從而獲得相應的“市場蛋糕”。阮鴻獻指出,隨著醫改和醫藥分家進程的推進、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以及結合消費者對藥品這一特殊商品的消費需求,以顧客健康服務、健康管理為主的藥品、健康商品消費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是未來社會藥房的核心競爭力。
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企業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還有較大欠缺的情況下,專業化轉型有可能對日常經營利潤將帶來一定沖擊。從企業戰略決策的角度來看,這兩者之間平衡的把握正在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從藥品零售現實情況看,從業人員的藥學專業知識、專業化服務的意識和技能都還有一些距離,但阮鴻獻認為,無論有什么現實困難,都必須、大量投入成本,提升人員專業度。“一段時間內勢必會影響企業經營利潤,但只有勇敢地往前走。”
當然,資本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總得來看,新一輪醫改的政策東風、新技術智能應用帶來的效率提升、越來越多資本涌入等利好因素,使得中國藥品零售產業在整個產業經濟中被寄予厚望。阮鴻獻認為,社會藥店應果斷抓住新一輪的發展契機大展宏圖。
重中之重在于,應實實在在地把基礎做好以迎接新一輪發展機會:通過培養和引進等方式儲備人才,優化團隊結構,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順勢而為,尋求資本力量的支持;不斷探尋工商合作新模式,合力優化升級C端服務水平。“修煉內功,深耕細作,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迎接和承接新醫改帶來的發展契機!”
文:陳小芳
文章來自藥店財智(yaodiancai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