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尿毒癥患者來說,
腎移植可謂最理想的治療手段之一。據粗略統計,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毒癥,其發病率都在萬分之一上下。
中國透析與移植研究會會長唐孝達教授介紹,我國約有100萬-150萬人需要進行
器官移植,每年新增的尿毒癥患者達12萬人。但每年僅能實施1.3萬例手術,遠不能滿足需求。由于缺乏腎源,病人一般要等半年至一年,每月花費大量透析費用,而且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挽救親人生命,親屬間的活體腎移植多年來在國外已占到相當大的比例,如美國為35%,挪威為40%,日本則高達82%,土耳其為83%。而國內由于受諸如“腎為先天之本”等傳統陳舊觀念的影響,加之許多人對腎臟及腎移植的科普知識了解不多,致使親屬間的活體供腎移植在我國遲遲得不到發展,此種手術每年的手術量在全國不到100例,在總體腎移植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1%。
我國第一例親屬捐獻腎移植出現于1972年的中山醫科大學附一院,至1984年全國總共實施了14例,從1990年起,親屬捐獻腎移植開始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0年底,全國37個單位已實施親屬捐獻腎移植181例。目前,我國1年、5年和10年人腎存活率分別達到97%、90%和82%,半數以上的親屬捐腎存活時間為19.5年,遠遠高于尸體供腎的12.5年。
世界上存活最長的一例親屬腎移植已達40年,是無血緣關系的尸體供腎難以達到的。由于親屬腎移植術后排異反應小,花費低,長期存活率高,移植效果明顯優于尸體腎移植,可作為腎源不足的補充,值得在我國大力提倡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