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有哪些表現?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發展到晚期之后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伴有骨和骨骼的萎縮,很容易導致殘疾,由于許多患者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不了解,在疾病早期的時候未能引起重視,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下面將詳細介紹一下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的表現,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
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癥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急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臨床上起病急,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的癥狀,局部溫度增高,壓痛,可有關節積液征象,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晨僵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或因疼痛而不表現晨僵。
患者的病程在2~6個月至1年之內,或已確診的類風濕病人新發病的關節腫痛在1~6周。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關節X線見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及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
亞急性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臨床上表現為多關節腫痛,緩解與惡化呈波浪式反復發作和交替進行;晨僵在1~6小時;病程在 1~3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持續性增快,類風濕因子多陽性;X線檢查,出現局灶性骨質破壞,明顯的骨質疏松或囊性變,骨膜反應,關節間隙輕度狹窄。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發身體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一旦疾病得到確診,就應盡早開始正規治療。由專科醫師針對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年齡、臟器損害、病情輕重、就醫早晚、肝腎功能等)建立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要監測和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減輕關節疼痛及炎癥,保護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