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系統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細結構破壞,表現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險性大為增加,即使是輕微的創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系統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細結構破壞,表現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
骨折的危險性大為增加,即使是輕微的創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無特殊臨床表現。該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質疏松癥發病率處于上升趨勢,在我國乃至全球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很多人對骨質疏松晚期癥狀不是很了解,下面專家為您詳細介紹。
骨質疏松從起病到中期非常隱匿,可能無任何明顯的臨床癥狀表現,故骨質疏松癥常常被認為是“無聲無息的流行病”。大部分情況下到晚期患者才清楚自己的病癥。那骨質疏松晚期癥狀是什么呢?
1、疼痛: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頸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時可感到全身無力。疼痛部位廣泛,可有變化,與坐、臥、站立或翻身等體位無關,癥狀時輕時重。
2、骨骼變形:由于骨小梁變細、減少,骨骼易發生斷裂。脊柱椎體主要由松質骨構成,其骨小梁斷裂時,整體外觀并無裂縫,X線照片或CT圖片也難以發現。但日久天長,積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變矮,弓腰曲背。可繼發腰背疼痛,影響行走、呼吸等多種功能活動。
3、骨折:因骨骼強度和剛度下降,輕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車顛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見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橈骨遠端)和髖部(股骨頸)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長時間臥床不起,可誘發多種并發癥,如褥瘡、尿路結石、腦血栓、墜積性肺炎等,嚴重影響健康,威脅生命。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專家指出,骨質疏松是一種緩慢進行的疾病,一般不易被發現,所以大多數患者經發現時都已到了不得不忍受晚期病痛折磨的地步。為了避免這種悲劇,人們平時應做好保健,如補鈣,均衡飲食,加強鍛煉等,減少這一病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