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類風濕性
關節炎你知道多少?目前,很多人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治之癥。實際上,診斷正確和規范治療可使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為了讓更多患者了解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知識,以免因誤診誤治而造成關節畸形,甚至殘廢,下面百濟藥師給大家詳細講解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知識。
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
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癥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
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癥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特征
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首個癥狀,早上起來患者會發現關節不靈活,起床活動后晨僵減輕或消失。同時患者還會出現關節腫痛,還可能會出現乏力、疲勞、發燒等癥狀。
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目前通常采用美國風濕病協會1987年的診斷標準:
(1)晨僵持續至1小時(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
(4)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
(5)有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
骨質疏松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項者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4項者為肯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3項者為可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標準不足2項而具備下列標準2項以上者(a.晨僵;b.持續的或反復的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疼痛至少6周;c.現在或過去曾發生關節腫大;d.皮下結節;e.血沉增快或C反應蛋白陽性;f.虹膜炎)為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屬于廣大亞健康群體的朋友,如果您有類風濕疾病家族史、關節出現晨僵、疼痛、腫脹6周以上,尤其是中老年人,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別輕易當作普通關節炎而耽誤治療。遵從醫囑是對病人自身康復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