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乙肝臨床治愈已經可以實現的今天,乙肝患者朋友們最關心的應該就是“治愈”“安全停藥”的問題了。
我國是乙肝的大國,保守估計2500萬慢乙肝患者中應該有200萬左右人群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其中超過80%的患者接受核苷類藥物的治療,但是有超過80%的患者不能實現HBeAg血清學轉換,即便是實現了HBeAg血清學轉換,超過80%的患者在停藥后仍會復發。
很多醫生都反映,吃核苷藥物的患者最迫切的需求其實就是停藥,即便醫生告訴他最好是一直吃,不要停,但患者仍然不放棄的問醫生停藥的方法。北京地壇醫院的閆杰教授表示,他會讓患者一直吃,不要停藥。如果患者自己想停藥,那么后果自負。這也就說明了對于吃核苷類藥物的患者,醫生也沒有把握讓患者停藥。
我國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提到過核苷類藥物的藥標準:對于HBeAg陽性的患者,建議總療程至少4年,HBV DNA檢測不到、ALT正常及HBeAg血清學轉換后,再鞏固至少3年仍保持不變者,可考慮停藥。但是指南也強調了,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這也就提示即便是總療程4年,達到停藥指標,停藥后仍有復發風險。對于HBeAg陰性的患者,則需要達到HBsAg清除且HBV DNA檢測不到,再鞏固治療1年半仍保持不變時,可考慮停藥。但是我們知道,吃核苷類藥物能達到HBsAg清除(臨床治愈,也稱金牌)的概率極低,因此患者幾乎是無法安全停藥。
那如果吃核苷的患者有強烈停藥的需求,怎么辦?根據您的現有指標,按個體化治療的方法換用/聯用長效干擾素治療,至于如何換用和聯合,請咨詢您的醫生。
有依據嗎?
我國的肝病專家開展的三項臨床研究,告訴我們核苷經治人群換用/聯合長效干擾素可大大提高患者的HBsAg清除率,讓患者安全停藥。寧琴教授的OSST研究發現,恩替卡韋治療過的慢乙肝患者,長效干擾素治療48周后,HBsAg清除率可達8.5%,而其中基線HBsAg< 1500 IU/ml的患者,HBsAg清除率可達25%。寧教授最近剛公布的Anchor研究結果也發現,核苷治療1年,HBsAg<3000 IU/ml的患者,聯合長效干擾素治療48周后,72的HBsAg清除率可達26%。胡鵬教授的NEW SWITCH研究發現,核苷治療1-3年的患者,HBeAg已清除的,轉換長效干擾素治療48周后,HBsAg清除率可達14.4%,治療96的HBsAg可達20.7%,更讓人驚喜的是對于基線HBsAg< 1500 IU/ml且治療24周HBsAg<200 IU/ml的患者,96周的HBsAg清除率高達67.4%。
隨著乙肝治愈的臨床實踐和科研成果不斷豐富,長效干擾素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和受到的關注度也日益增大。2016年我國上市了第三代長效干擾素派格賓,這也是國內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長效干擾素。相信未來將有更多慢乙肝患者受益于長效干擾素治療。
參考文獻:
1.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 Ning Q, et al. J Hepatol. 2014; 61(4): 777-84;
3. Peng Hu, et al. APASL 2017.Abstract. OP043;
4. Han MF, et al. AASLD 2017. Abstract 29.
5. Kranidioti H, et al. Ann Gastroenterol. 2015; 28(2): 173-181
6.張文宏,等。 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專家共識。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7,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