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
肝硬化如果不及時治療極有可能會發展為
肝癌,那么丙肝肝硬化治療有哪些方法?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表明,丙肝在全球的流行趨勢不容樂觀,目前全球有1.7億人感染
丙型肝炎,占全球人口的3%。每年有超過30余萬例可能死于丙肝導致的肝癌。
既然丙肝肝硬化會導致的后果這么嚴重,那么如何進行丙肝肝硬化治療呢?為了讓更多患者了解丙肝肝硬化,下面百濟藥師為大家詳細講解丙肝肝硬化治療知識。
什么是丙肝肝硬化?
丙肝在急性期通常癥狀輕微或沒有癥狀。當它轉為慢性后,很多人在很長時間內都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出現,但病毒對肝臟細胞的破壞卻一直持續著,發現時往往到了疾病晚期,可能已經出現肝硬化甚至發生癌變。
丙肝是一種嚴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感染丙
肝病毒后約50%—85%的患者演變為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時、正確、合理治療,有10%—30%可發展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約有3%—10%可演變為肝細胞癌。可見丙肝對健康和勞動生產力的危害之大。由于不少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因而,丙肝被視為沉默的殺手,在不知不覺中損害肝臟,經過10-30年后就轉變為嚴重的肝病,出現肝功能失代償。此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1.經血液傳播。主要有:
(1)經輸血和血制品傳播。我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抗-HCV后,該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定及少數感染者不產生抗-HCV,因此,無法完全篩除HCVRNA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也是經皮膚傳播的重要途徑。一些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和血液暴露的傳統醫療方法也與HCV傳播有關;共用剃須刀、牙刷、紋身和穿耳環孔等也是HCV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
2.性傳播:與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亂行為者感染HCV的危險性較高。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者,特別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險性更高。
3.母嬰傳播:抗-HCV陽性母親將HCV傳播給新生兒的危險性為2%,若母親在分娩時HCVRNA陽性,則傳播的危險性可高達4%—7%;合并HIV感染時,傳播的危險性增至20%。
接吻、擁抱、噴嚏、咳嗽、食物、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無皮膚破損及其他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傳播HCV。
為什么人們普遍不重視丙肝?
與丙肝的流行情況和帶來的危害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許多國家民眾對丙肝普遍缺乏重視。在我國,丙肝認知率非常低:僅有1%人對丙肝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有正確的認識;而僅有5%的被調查對象進行過丙肝抗體檢測。
導致丙肝認知率低下的幾個主要原因是:丙肝起病隱匿,易被忽視;丙肝與乙肝的混淆;大眾對疾病危險因素了解不夠。迄今丙肝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但高達80%被調查者選擇“接種疫苗”能夠預防丙型肝炎。被調查的有危險因素的人群中,未進行丙型肝炎檢測的首要原因是“沒有身體不適”。
此外,近三成被調研者認為丙肝無法康復。但是由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傳染病分會于2004年制定并發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早已明確指出,只要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療,清除或持續抑制體內的丙肝病毒,就可改善或減輕肝損害,阻止疾病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
如何進行丙肝肝硬化治療?
1、丙肝肝硬化預防:由于丙肝疫苗尚在研究階段,目前丙肝的預防需要社會和個人共同來努力。
2、丙肝肝硬化診斷:除了肝功能檢查外,還應進行丙肝病毒抗體檢測。
3、丙肝肝硬化治療:中國《丙肝防治指南》指出,只要及早采取丙肝的抗病毒治療,清除或持續抑制體內的丙肝病毒,就可以改善或減輕肝損害,阻止疾病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丙肝肝硬化治療首先是抑制病毒的復制,從而阻斷丙肝病毒對肝臟向肝硬化、肝癌發展的進程。徹底清除病毒是治療最理想的目標。如果能早發現、早進行抗病毒治療,70%的患者可以徹底治愈。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丙肝肝硬化患者一定要及時進行丙肝肝硬化治療,不要認為丙肝肝硬化不可治就喪失了對治療的信心,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避免丙肝肝硬化轉為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