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婚前體檢時,查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便擔心結婚和生育后,會傳染給愛人和孩子 ,于是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在我國這樣一個“乙肝大國”里,婚前體檢查出HBsAg 陽性不足為奇,大可不必為此過于憂慮和緊張。只要及時采取措施,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據有關專家研究,新婚夫婦中,如果一方HBsAg陽性,而另一方未感染過乙肝,經過2-25年的共同生活后,另一方有52%-60%可感染乙肝,其中14%成為乙肝病毒的攜帶者。因此,婚前查出一方HBsAg陽性,不采取措施是危險的。但盲目等待HBsAg轉陰后再完婚,
也不現實,畢竟HBsAg陽性轉陰不易。所以,最好是另一方及早接種乙肝疫苗,具體的方法是:按0、1、6個月的順序肌內注射,每次用乙肝基因疫苗5微克。需強調的是,上述三針間隔要合理,缺一不可。在完成接種后1-2個月內,應檢測血清中抗HBs(乙肝表面抗原抗體)的濃度,如果達到保護水平,表明可以抵抗乙肝病毒的感染。否則,應酌情采取增加接種次數及劑量、聯合應用免疫調節劑等補救措施,待抗HBs達到保護水平就可結婚。
如果女方為HBsAg陽性,尤其是HBsAg和HBeAg(
乙肝e抗原雙陽性時,一旦懷孕很容易將
乙肝病毒傳染給孩子,這就是通常所的母嬰傳播。我國研究報道.如果母親為HBsAg陽性,其孩子的HBsAg陽性率在40% -,-'''''''' 60%;若母親為HBsAg和HBeAg雙陽性,則母嬰傳播率高達90%。由于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不完善,一旦感染
乙肝病毒,絕大多數會成為病毒的慢性攜帶者。母嬰傳播是
乙肝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慢性攜帶者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阻斷非常必要。目前的最佳方案是被動和主動聯合免疫,即在孩子出生后12小時內(越早越好)和1個月時,各注射1支高效價
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2、3、6個月時,各接種
乙肝基因疫苗10微克,此方案對母親為HBsAg和HBeAg雙陽性的孩子效果特別好。單純的被動免疫對阻斷
乙肝宮內傳播也有一定效果。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專家發現,HBsAg陽性的孕婦妊娠后3個月,每月注射1支高效價
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新生兒的宮內感染率減少近10%,如果出生后再按常規接種
乙肝疫苗,則保護效果可進一步提高。
如果男方為HBsAg陽性,孩子也可受到來自其父親的乙肝病毒的感染。近年來研究證實,父親如為乙肝病毒攜帶者,病毒的核酸會整合到精細胞里,從而使孩子感染。同時,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也可造成父嬰之間的乙肝傳播。因此,對父親為HBsAg陽性的新生兒也應及時進行免疫預防:孩子出生后24小時內肌內注射1支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滿月或出生后2個月和7個月時各l接種一次乙肝基因疫苗;也可按0, 1, 6月的順序單純接種乙肝基因l疫苗。
可見,婚前體檢查出HBsAg陽性,是可以找到相應解決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