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卻從不把它當回事,一次乙肝相關檢查都沒做過。當出現腹痛癥狀時,肝臟上已經長了一個直徑超過10厘米的巨大
腫瘤。
近日,鄭樹森院士為這個28歲小伙子做了肝癌切除手術。他提醒,70%至80%的肝癌都是在患
肝炎的基礎上,慢慢發展成
肝硬化,繼而發展成肝癌的。乙肝患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每6個月做一次乙肝相關檢查必不可少。
肝癌直徑達11厘米 28歲的曾先生,一個月前感覺上腹部隱隱作痛,但是沒有出現其他任何不適癥狀。仗著自己年紀輕身體好,曾先生沒有多想,每當肚子痛,躺下休息一會兒,疼痛的癥狀就減輕不少。
半個月前,曾先生到當地醫院做檢查,醫生說他的肝臟發現“多發占位性病變”,建議他盡快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上周,曾先生到浙大國際醫院預約了鄭樹森院士的專家門診。
“檢查發現,小伙子的右肝有一個直徑11厘米左右的巨大肝癌,同時發現這個肝癌周圍還有多發子灶,所幸癌細胞局限在肝內,還沒有向肺部等處轉移。”鄭樹森院士說,仔細詢問病史才知道,原來曾先生早在上高中時,就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因為沒有覺得有什么不適,他根本沒有把它當回事,從來沒有到醫院檢查和治療,任由病情發展。加上長期工作疲勞,導致抵抗力下降,乙肝病毒不斷繁衍對肝細胞造成破壞,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
鄭樹森院士和醫院肝膽胰外科的專家一起,對曾先生的病情進行了全面評估,決定為曾先生進行肝癌切除手術,因為腫瘤靠近膽囊,將同時手術切除膽囊。昨天上午,手術由鄭樹森院士主刀,歷時2小時,順利完成。預計一周后患者即可出院。
鄭院士說,這次肝癌切除術,他把
肝移植技術借鑒應用到高難度肝癌手術中。一方面,實現了根治性切除,減少肝癌復發和轉移的機會;另一方面,運用微創技術,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手術對病人身體的創傷。
肝癌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據了解,肝癌發病的高峰年齡是40-50歲,但是目前臨床發現,年紀輕輕就得肝癌的患者不在少數。70%至80%的肝癌都是在患肝炎的基礎上,慢慢發展成肝硬化,繼而發展成肝癌的。目前,中國的乙肝患者將近1億,最終演變成肝癌的比例約為5%。
年輕的肝癌患者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知道自己是
乙肝病毒攜帶者,從來沒有做過相關檢查;另一種是雖然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自己并不重視。而曾先生就屬于后一種,在得知自己感染乙肝的十余年里,他一次乙肝病毒檢查都沒有做過。
“還不到30歲就患肝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家族遺傳史,從小就是感染乙肝病毒。如果沒引起注意,忽視檢查,再加上平時不注意休息,過度勞累導致免疫力低下,或者是長期飲酒等因素刺激,病情就容易加速發展。”
浙大國際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詹銀楚說,
肝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等到出現肝臟區域疼痛、疲乏無力、腹脹、消瘦等癥狀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已經發生擴散轉移。有些年輕人感染了乙肝病毒自己都不知道,對體檢又不夠重視,導致肝硬化、肝癌發現時為時已晚。
密切關注乙肝病毒載量 每6個月做一次乙肝相關檢查
鄭樹森院士說,乙肝和肝癌的關系密切,乙肝患者一定要重視平時的隨訪和治療,關注乙肝病毒載量,它能直接反映肝臟病毒的數量以及活躍程度。病毒越多、復制得越快,就越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如果有家屬患有乙肝,自己也要查一查是否也攜帶乙肝病毒。如果檢查發現攜帶乙肝病毒,就要接受專業醫生的治療。一般建議乙肝感染者至少每隔6個月做一次乙肝相關檢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三系和乙肝病毒載量等。”
詹銀楚醫生說,感染乙肝的人群平時要注意提早預防,勞逸結合,盡量不熬夜、不酗酒,少吃油膩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對控制病情有好處。除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提醒大家一定要注重日常體檢。尤其是乙肝患者,作為高危群體,更要密切關注身體情況,每年一次的體檢中,一定要有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密切關注甲胎蛋白指標。
“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的指標應該控制在10ng/ml,如果這個值升高,就要高度警惕。但是,臨床中也有一部分肝癌患者,檢查發現甲胎蛋白的指標并沒有升高。因此,除了關注甲胎蛋白的指標之外,體檢時不要忘了做肝臟B超檢查。如果查出乙肝患者處于發病期,進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療,都能及時避免病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