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腦血栓(缺血性中風)與腦出血(出血性中風)都是腦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現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大多見于50歲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癱瘓側的鼻唇溝較淺,口角下垂、癱瘓側的半身感覺減退或消失,可能出現話語不清或失語。但是,二者在治療上卻有許多不同之處。
腦血栓通常繼發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應的腦組織缺血、壞死。
腦出血通常是在長期
高血壓和血管病變的基礎上,由于血壓驟然升高引起腦血管破裂而發病。
腦血栓對中老年人威脅很大,這不僅在于它發病率高、癥狀重、病程長、康復慢和好復發等特點,而且常在人們休息、靜止或睡夢中不知不覺地發病。這就給預防和及時發現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不過,只要認真仔細地觀察病人發病前的表現,也還是能夠抓住它的一些蛛絲馬跡的,歸納國內外的臨床資料,可以把下列七種異常表現作為產生腦血栓的重要信號。
①近期出現過手足麻木或軟弱無力,手中拿東西忽然落地;②突然出現短暫性的雙目失明或視物模糊;③忽然失語,或吐宇不清,或說話困難,但卻“心里明白”,即意識清楚,而且很快會恢復正常,不留任何痕跡;④時常頭暈,有時甚至突然暈倒在地,但又能迅速清醒過來;⑤近期出現記憶障礙,尤其是近期記憶明顯減退,乃至完全遺忘;⑥原因不明的智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思考問題感到費力,工作效率降低;⑦通過查眼底可檢查出腦動脈硬化或高血壓,或血脂、血粘度增高,腦血流圖有供血不足的改變者,則近期更可能發生腦血栓。
發生腦血栓時,病人需要應用腦血管擴張劑。血栓溶解劑和抗凝劑治療。而腦出血病人需要安靜,盡量減少搬動,最好就地救治以防止出血加重,可用止血劑、酌用降壓藥物。
腦血栓(缺血性
中風)與腦出血(出血性中風)都是腦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現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大多見于50歲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癱瘓側的鼻唇溝較淺,口角下垂、癱瘓側的半身感覺減退或消失,可能出現話語不清或失語。但是,二者在治療上卻有許多不同之處。故在發病早期如能做出初步的鑒別,對病人的治療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