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我國第一部《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在京正式發布。專家指出,該指南是對心血管病特別是冠心病診治理念的一次重要更新,貫穿了規范和強化冠心病二級預防,即預防心梗、猝死等心血管終點事件的主線。
據中華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高潤霖院士,北京協和醫院方圻教授等專家介紹,該指南主要參考了美國、歐洲等制定的同類指南,但并未照搬,而是吸納近期發表的大量循證醫學證據,同時結合了我國的實際情況。與國外指南相比,中國指南體現了4個不同點:把針對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的兩個治療目標,即預防心梗、猝死等心血管終點事件和改善癥狀兩類藥物分開,然后進行1~3級推薦;將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治納入“特殊診療”加以規范和引導;推薦所有的冠心病患者使用血管轉換酶抑制劑以減少心血管終點事件發生;建議把長效鈣拮抗劑作為初始藥物而不是替代藥物使用。
高潤霖指出,目前我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治存在過度診斷和漏診兩種謬誤,如一些醫生在沒有進行任何無創檢查的情況下,就給疑似心絞痛患者實施冠狀動脈造影,致使某些醫療單位冠狀動脈造影的陽性率不足50%。努力推廣和貫徹指南,無疑將規范和提高心絞痛診治水平,進而改善冠心病的預后。
據悉,中華心血管病雜志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合作,獲得了中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抽印本版權。此外,合作雙方還將組織多個城市的專家下基層,開展指南的巡講和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