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
高血壓患者研究結果表明,與常用的以β阻滯劑為基礎的抗
高血壓療法相比,以鈣通道阻滯劑
氨氯地平為基礎的
高血壓療法已被證明能使
高血壓人群患新發
糖尿病的幾率減少34%。
這次研究是歐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針對高血壓患者的研究,涉及近兩萬名患者。該項研究結果于6日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心臟病大會上發表。
ASCOT對兩種高血壓控制療法進行了比較,這兩種療法分別是β阻滯劑阿替洛爾合用或不合用利尿劑芐氟噻嗪以及鈣通道阻滯劑氨氯地平合用或不合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ACE)抑制劑培哚普利。19257名患者參與了該項研究,其中14120人開始并沒有患糖尿病,而1366人在研究期間出現了糖尿病:567人(8%)在氨氯地平組,799人(11.4%)在阿替洛爾組。
此外,ASCOT的研究還表明,不考慮所有其他糖尿病風險因素,如體重增加、研究開始時的血糖和初始血壓水平等,接受β阻滯劑療法的患者患新發糖尿病的幾率增加。
長達五年的ASCOT試驗結果表明,與采用β阻滯劑療法的患者相比,采用
氨氯地平療法的患者的總死亡率下降11%,患致命或非致命性
中風的幾率下降23%,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幾率下降24%。此外,他們的致命性冠心病和非致命性心臟病的主要終點下降10%。由于
氨氯地平療法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優勢,該項研究提前停止,因而有關致命性冠心病和非致命性心臟病的主要重點在統計學方面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英國國家健康和臨床質量研究所(NICE)等許多獨立組織與英國高血壓學會合作,建議β阻滯劑不應該再作為高血壓首選初始療法,鈣通道阻滯劑或噻嗪類利尿劑應該作為55歲或以上高血壓患者或任何年齡階段的憂郁的高血壓患者初始治療第一選擇。如果治療開始使用β阻滯劑,并且還需要使用第二種藥物,那么應該增加服用鈣通道阻滯劑而非噻嗪類利尿劑,來減少患者患糖尿病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