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蘇伐他汀主要藥理作用有:抑制膽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抑制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的合成;抗動脈粥樣硬化等。與同類產品比較,羅蘇伐不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同時也可使有益于人體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增加工廠14%,從而可以使心血管的發病風險降低近50%。
在降低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羅蘇伐他汀的效果要優于于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在治療Ⅱa或Ⅱb型高脂血癥病人時,羅蘇伐他汀的降低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要優于阿伐他汀;在治療雜合子家庭遺傳高脂血癥病人時,羅蘇伐他汀的效果要強于阿伐他汀。在安全性上,臨床沒有關察到羅蘇伐他汀對肝功能的影響,無明顯轉氨酶升高;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有需減少本藥服藥劑量。
與輝羅公司的阿伐他丁 (Lipitor)及默克公司的斯伐他汀(Zocor)比較,10mg的羅蘇伐他汀能夠降低LDL-C達60-70%,而40mg的阿伐他丁效果為40-50%,斯伐他汀為40%,同時羅蘇伐他汀還能升高HDL-C達14%,國內外普遍認為羅蘇伐他汀為最具有潛力的“他汀”類藥物。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Lee等報告,羅蘇伐他汀的藥代動力學在亞洲人種和白人之間差異很大。[Clin Pharmacol Ther 2005, 78(4): 330]
這項開放標簽的平行組研究共納入了居住在新加坡的36名白人、36名中國人、35名馬來人和35名印度人,這些人都接受單劑量羅蘇伐他汀(40 mg)口服。研究人員對其藥代動力學和藥物遺傳學進行了研究。
結果顯示,中國人、馬來人和印度人血漿羅蘇伐他汀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白人的2.31倍、1.91倍和1.63倍,峰濃度分別為白人的2.36倍、2.00倍和1.68倍,而白人與亞洲人種體重的差異對羅蘇伐他汀藥代動力學的影響不足10%;SLCO1B1基因多態性(A388>G和T521>C)則對羅蘇伐他汀藥代動力學無影響。
該研究肯定了他汀類藥物藥代動力學的種族差異。至于這些差異能否導致降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易感性的不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