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堅持合理適當的體育鍛煉是心臟病康復治療的主要措施。因為心肌梗死后,兩三個月乃至半年左右,心肌壞死早已愈合,疾病進入復原期,此時促進體力恢復,增加心肌側支循環,改善心肌功能,減少復發及危險因素,是康復治療的目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狀動脈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應而壞死的病癥。多發生于中年以后。發病時有劇烈而持久的性質類似心絞痛的前胸痛、心悸、氣喘、脈搏微弱、血壓降低等癥狀,服用硝酸甘油無效,可產生嚴重后果。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較少見于冠狀動脈痙攣,少數由栓塞、炎癥、畸形等造成管腔狹窄閉塞,使心肌嚴重而持久缺血達1小時以上即可發生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發生常有一些誘因,包括過勞、情緒激動、大出血、休克、脫水、外科手術或嚴重心律失常等。
夏天到來,稍有飲食不當就會引起腹瀉。腹瀉事小,對于有心臟病史的老人卻不那么平常,要格外提高警惕。
百濟藥師介紹,嚴重嘔吐、腹瀉時,人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大量丟失,酸堿平衡失調、水電解質紊亂,造成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由于短期內大量水分丟失,會導致血容量急劇下降,心臟灌注血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內流動速度減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狀動脈血管堵塞。而且腹瀉時老年患者因多次頻繁跑廁所休息不好,極度疲勞,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和冠狀動脈的痙攣,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
當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由于有些老人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不典型,甚至有的僅僅是上腹部疼痛,這時,急性心肌梗死導致的肚子疼和因為腹瀉引起的肚子疼易攪在一起,很難分辨,從而被漏診、誤診,延誤治療時機,發生生命危險。因此,當有心臟病史的老年人出現上腹部疼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首先要想到心肌梗死發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