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HO報告,人類的健康與長壽40%依靠遺傳和客觀條件,60%依靠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習慣。高血壓主要與遺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健康教育可控制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的危險因素,從而可降低其發病率、增加其控制率。筆者自2004年1月起,對248例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并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48例高血壓患者均符合我國1999年診斷標準[1],其中男166例,女82例,男女之比為2︰1。年齡34~81歲,平均59.5歲。其中Ⅰ期35例,Ⅱ期177例,Ⅲ期36例。大專以上學歷57例,高中以下學歷183例,文盲8例。收縮壓140~235mmHg,平均175mmHg;舒張壓90~145mmHg,平均115mmHg。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建立高血壓檔案 入院后即開始健康教育,由當班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相關規章制度,說明病情,使患者盡快進入角色,熟悉環境,穩定情緒。根據其年齡、性別、體重、性格、文化程度、社會閱歷、經濟狀況、輔助檢查結果、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患者對
高血壓病的認識狀況等資料,首先評估所需指導內容,確定教育目標,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后,請患者填寫健康檔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血壓、體重、身高、飲食習慣、嗜好(煙、酒、茶、甜點等),保存于護理病歷中。患者住院期間,責任護士根據建立的健康教育檔案,確定教育重點,或針對患者及家屬的個體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每天測量血壓、體重并填入健康檔案。
2.2 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體健康教育: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學習室,提供相關專業知識的書籍,供患者每天下午借閱學習;每周定時在學習室由專業人員為患者講解相關專業知識與行為療法。(2)圖文宣傳:采用科室走廊的宣傳欄、健康教育宣傳冊、圖文相冊等形式,印制疾病宣教卡、檢查宣教卡、出院指導卡等。(3)示范訓練:指導患者如何測量血壓、如何數脈搏等。對文化程度低者,則根據教育內容深入淺出地反復講解、示范并個體化指導。(4)重視患者的反饋意見,讓患者參與討論和制定合理的、與個體生活方式相一致的治療計劃,包括隨訪時間、聯系方式等。
2.3 健康教育的內容
2.3.1 幫助患者認識高血壓,正確面對高血壓 講解高血壓的定義及其危害,既要讓患者懂得高血壓并不可怕,是可控制的,也要使其了解高血壓對個體心、腦、腎等臟器的危害,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樹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
2.3.2 督促合理用藥 高血壓病通常需聯合用藥、長期用藥。讓患者了解治療意圖,向其講解藥物的劑量、方法、可能的不良反應等,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及明確的服藥時間表。告誡患者不要亂用偏方或血壓正常就停藥、升高又服藥,導致血壓反復波動,造成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
2.3.3 生活方式指導 生活方式的調整不僅是高血壓最可靠、最安全的治療方案,而且對提高機體整體素質也有積極作用。可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預防慢性病的“16緘言”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
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2.3.4 心理指導 采取交談或不署名提意見等方式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感受,針對心理問題實施有的放矢的情感支持。對血壓反復升高、難以控制者,幫助其分析治療失敗的原因并制定相應對策;對因并發
腦出血等生活難以自理者,護士應主動細心地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并說服其親友主動關心患者,以消除負性心理。
2.3.5 自救指導 自救是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高血壓危象或高血壓腦病可引起劇烈頭痛、神志不清、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甚至肢體癱瘓,此時患者血壓急劇升高,應首先舌下含服
心痛定10~20mg或舒樂安定,家屬要冷靜,掌握自救基本知識將大大減少猝死。如出現心前區疼痛或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或夜尿增多、少尿等,也應及時就診。
2.3.6 出院指導 (1)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以便出院后能自行監測血壓,為調整藥物用量提供依據。當患者出現頭痛、頭暈、心慌、胸悶、心前區不適、
失眠、疲勞、情緒波動等情況時,應及時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以供就醫時參考。(2)堅持服藥,飲食起居有規律。(3)定期復診,身體不適立即復診。
3 體會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心身疾病,我國目前存在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三高”,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的“三低”和有病不愿服藥、不難受不服藥、不按病情服藥的“三不”特點[2],主要原因是公眾對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了解太少,存在許多認識上的誤區。我國的一項調查表明,男女高血壓患者遵醫囑服藥者僅25.6%和48.9%,而對非藥物治療的依從率為60%[3]。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健康教育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歐洲會議上[4]專家們將“患者教育”定義為:“患者教育應考慮所有指導患者的教育活動,包括治療教育、健康教育以及臨床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對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5]。個體化的治療計劃和人性化的護理方案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了保障,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活動密切了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醫護的信任度和治療的順從性,增加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血壓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參考文獻: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體會,袁明芳,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7年第7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