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來自重慶大坪醫院祝之明教授報告了頑固性肥胖型
高血壓的治療方法。他主要從肥胖性高血壓的定義和流行、肥胖性高血壓的危險性評價、肥胖導致高血壓難治的主要原因以及頑固性肥胖型高血壓的治療這四個方面闡述了肥胖與高血壓的關系。
目前,高血壓的代謝危險因素大幅上升,肥胖是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造成頑固性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壓合并肥胖已成為高血壓的主要形式。臨床上,判斷高血壓的常用方法是簡易參數測量法(體重指數、腰圍、腰臀比),但有一定局限性。定量的影像學檢測方法有腹部脂肪超聲與CT體內脂肪檢測,二者有很好的相關性。
高血壓與肥胖有明確的因果關系,在排除了內分泌疾病、妊娠、腎病和大動脈炎等繼發因素,通過控制肥胖有助于高血壓的控制,符合以上條件的是肥胖性高血壓,它屬于繼發性高血壓的范疇。
高血壓與肥胖的關系可歸納為以下兩點:高血壓繼發于肥胖且減肥有助于降壓,這樣的高血壓是肥胖性高血壓;高血壓先于肥胖發生,這是高血壓合并肥胖。
肥胖可顯著增加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病危險性,內臟脂肪堆積可通過多種機制影響心血管系統,脂肪的類型及含量的多寡對心血管代謝也有不同作用,使肥胖性高血壓的治療更加復雜。脂肪病變導致心血管損害為一漸變過程,不同階段的病理生理特征各異;肥胖和多種心血管病的預后呈J曲線關系;適度超重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在頑固性肥胖型高血壓的治療方面,祝教授指出,除血壓達標以外,肥胖的治療還應兼顧減輕體重和降低遠期心血管代謝損害,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善(有局限性)、藥物治療和手術干預。肥胖的藥物治療被證明基本不成功,且還應注意中樞及心血管系統的副作用。新指南均強調拮抗RAS系統適宜于高血壓合并代謝異常的治療。高血壓和肥胖的J曲線對治療提出新的要求。
祝教授講了肥胖性高血壓的適宜干預措施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并非所有肥胖患者均需治療,只有病理性肥胖者才需積極干預,但病理性肥胖的判斷需進一步明確。其次,對肥胖合并心血管并發癥的患者,血壓和體重控制應適度把握,并非血壓和體重指數減少的越低越好。最后,肥胖控制不僅僅減少體內的脂肪量,還應注重改善脂肪的功能及改變脂肪的類型。
祝之明簡介
祝之明,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獲德國明斯特大學醫學博士,美國北卡大學(Chapel Hill)博士后,美國印第安那大學(IUPUI)訪問學者。現為全軍高血壓代謝病中心主任、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高血壓內分泌科主任、重慶市高血壓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高血壓和代謝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細胞鈣信號在高血壓發病中的作用,代謝綜合征病理生理特征及綜合干預,腹型肥胖的評估及燃脂的分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