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往往重視藥物控制血壓,而忽略非藥物治療,這需要基層醫(yī)務工作者在社區(qū)健康教育中加以宣傳、引導,包括強調合理膳食、限制鈉鹽、減輕體重、戒煙限酒、體育鍛煉和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等。筆者就平時的健康教育方面總結如下。
1 合理搭配膳食
1.1 限制鈉鹽的攝入 我國居民鈉鹽的攝入普遍較多,地域上北方多于南方,減少以食鹽為主的高鈉食物的用量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WHO建議食鹽攝入量的標準為每天不超過6g(普通啤酒瓶蓋去掉膠墊后,1平蓋食鹽約為6g)。有些居民對食鹽的攝入有誤區(qū),應讓他們知道過多食鹽的危害性,減少食鹽至每日6g以下對健康無不良反應,而對預防高血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人的口味是可改變的。具體措施有:(1)減少烹調用鹽,烹飪時使用定量化的鹽勺,更準確地掌握用鹽量,炒菜時后放鹽等。(2)多煮、蒸、燉食物,少油炸、煎等,減少醬油的用量,因為醬油中鹽份含量大,盡量做到少放或不放醬油。(3)使用鹽替代品、如低鈉高鉀鹽。(4)改變生活習慣,增加副食品的種類,多吃新鮮蔬菜(保證每日400~500g)、水果(每日100~200g)、魚類、瘦肉等,少吃加工腌制食品。
1.2 控制總熱量的攝入 具體方法如:少食富含脂肪食物;多運動;適當減少睡眠,適當增加腦力活動。
1.3 控制脂肪攝入量 每日攝入脂肪的產熱量<總熱量的30%。少吃糖類和甜食,具體措施有:減少做菜用油(每天25g左右);少食或不食肥肉(每日50~100g);不食各種肉皮(雞皮、鴨皮);改食低脂和脫脂牛奶。
1.4 增加鈣的攝入量 多數研究表明,膳食鈣與血壓負相關,增加鈣的攝入可降低高鹽對血壓的影響。我國人群鈣普遍攝入不足,多數僅達到供給量(800mg/d)的一半。奶制品含鈣較多(每日250g牛奶含鈣量在250mg以上),且易于吸收,是補鈣的最佳食物。此外,豆類食物及豆制品中含鈣也較多,多吃也可增加鈣的攝入。
1.5 戒煙限酒 吸煙可使血壓升高,吸煙是腦卒中、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所以高血壓患者應提倡戒煙或限制吸煙量,以降低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水平。有飲酒習慣的高血壓患者最好戒酒,特別是超重的高血壓患者更應戒酒。對于一時難以戒酒者,也應限制飲酒量,每日飲用的酒精量男性<20~30g,女性<15~20g,白酒<1兩/d;葡萄酒<4兩/d;黃酒<半斤/d;啤酒<1瓶/d;果酒<4兩/d。孕婦不飲酒。
2 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降壓,而且可以控制體重
高血壓患者選擇適宜的鍛煉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但不宜選擇激烈的運動項目。
適當的體力活動,可考慮“1、3、5、7方案”,即每天至少活動1次,每次活動30min,每周至少活動5天,活動后心率不要超過170-年齡(歲)。鍛煉強度因人而異,以運動后不出現疲勞或明顯不適為度。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但高血壓急性期或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暫不宜進行體育鍛煉。
3 控制體重
減重對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有統(tǒng)計普通人群體重下降5kg,高血壓患者體重減少10%,則能使糖尿病、高脂血癥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具體措施包括:(1)控制膳食脂肪和熱量的攝入。(2)增加體力活動,增加熱量的消耗。(3)減重速度要因人而異,以每周0.5~1kg為宜。初步減重不要超過原體重的15%。4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長期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壓患者應心胸開闊,避免緊張、急躁和焦慮狀態(tài),同時還要勞逸結合,心情放松。對有精神緊張的居民,社區(qū)醫(yī)生及其家屬應做耐心勸導及心理治療,應積極建議他們這些人參與社交活動,提倡選擇適合個體的體育,繪畫等文化活動。
總之,通過良好的居民健康教育,可以使高血壓患者充分認識到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改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式,加之合理的藥物治療,可使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