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沙利度胺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顯示,沙利度胺聯合放療能提高食管癌放療療效,值得推廣成為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沙利度胺片(反應停)又名酞胺哌啶酮,最初作為鎮靜劑治療妊娠嘔吐,因有致畸作用(嬰兒海豹肢)而被禁用。在很多患者和受害人心中殘留著一定的陰影,近年來,沙利度胺作為抗血管生成劑和免疫調節劑,被用于多發性骨髓瘤、惡性血液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黏膜病、頑固性口腔黏膜潰瘍病等的治療。沙利度胺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顯示,沙利度胺聯合放療能提高食管癌放療療效,值得推廣成為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研究員以通過體外細胞、動物模型和臨床的系統性研究,采用分子放射生物學、病理學等技術從細胞、組織、蛋白和分子水平闡明沙利度胺在食管癌放療中的作用,試圖尋找信號通路中的關鍵因子,篩選出有效的分子生物標志物作為食管癌患者放療敏感性及沙利度胺干預下近期療效的評價指標為目的。通過多種實驗方法并記錄分析結果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1、沙利度胺能夠抑制體外培養食管癌TE1細胞的增殖能力、貼壁能力、遷移和DNA合成能力。
2、X射線聯合沙利度胺對體外培養食管癌TE1細胞的生長及DNA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增強,表明沙利度胺對TE1細胞具有一定的輻射增敏作用。
3、沙利度胺可以抑制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長,聯合照射后抑制作用增強,其放射增敏作用的機制包括:(1)沙利度胺具有直接抑瘤作用;(2)通過下調VEGF的表達間接抑制腫瘤血管生成;(3)降低腫瘤內乏氧比例,促使食管癌細胞乏氧再氧合,亞致死損傷和潛在致死損傷修復能力減弱,降低了食管癌細胞對放射線的抵抗作用。
4、臨床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達水平與原發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組織病理類型及臨床分期有關,而與病變部位、遠處轉移、X線病理分型、患者性別、年齡無關。
5、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達水平與個體對輻射的抵抗能力有關,食管癌患者放療過程中血清VEGF水平升高者對放療有抗拒,放療療效欠佳;給予沙利度胺干預后,血清VEGF水平有所降低,放療療效相應提高,沙利度胺對血清VEGF高表達的食管癌患者具有一定的放療增敏作用;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達水平在預測患者放療敏感性及判斷預后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沙利度胺聯合放療為提高食管癌放療療效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策略。(以上資料來源:于靜萍《沙利度胺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蘇州大學》2011年)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沙利度胺片的不良反應有:口鼻黏膜干燥,頭昏,倦怠,嗑睡,惡心,腹痛,便秘,面部浮腫,面部紅斑、過敏反應及多發性神經炎等。如果您還有疑問,詳情請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逾百位?扑帋煘槟鷤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全程安全用藥指導和疾病飲食護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