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在神經上皮性腫瘤中最常見,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年齡均可發生,發病高峰在20~40歲,而替莫唑胺膠囊適用于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治療。下面就替莫唑胺膠囊的成分、用法用量、藥理、注意事項等做個介紹,供患者朋友參考。
替莫唑胺膠囊主要成分為替莫唑胺,為硬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粉末。本藥每一療程28天,最初劑量為按體表面積口服一次150mg/㎡,一日1次,在28天為一治療周期內連續服用5天。如果治療周期內,第22天與第29天測得的絕對中性粒細胞數(ANC)≥1.5×109/L,血小板數為≥100×109/L時,下一周期劑量為按體表面積口服一次 200mg/㎡,一日1次,在28天的治療周期內連續服用5天。
替莫唑胺在生理PH條件下經快速非酶催化轉變為活性化合物MTIC,MTIC主要通過DNA鳥嘌呤的O6和N2位點上的烷基化(甲基化)發揮細胞毒作用,對體外細菌有致突變作用。
在替莫唑胺膠囊治療期間有可能出現骨髓抑制,給藥前患者必須進行絕對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數檢查。肝、腎機能損傷病人慎用本品。
蒂清影響睪丸的功能,男性病人應采取
避孕措施。女性病人在接受蒂清治療時應避免懷孕。
星形細胞瘤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一般成人多見于大腦,小腦星形細胞瘤占兒童腦
腫瘤的30%。臨床癥狀包括一般癥狀和局部癥狀,前者主要取決于顱內壓增高,后者則取決于病變部位和腫瘤的病理類型及生物學特性。腫瘤的不斷生長占據顱腔內空間,腦水腫,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造成腦脊液的回吸收障礙等均可造成顱內壓增高。
變性星形細胞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自出現癥狀至就診平均2年。臨床癥狀包括一般癥狀和局部癥狀,前者主要取決于顱內壓增高,后者則取決于病變部位和腫瘤的病理類型及生物學特性。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目前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治療為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替莫唑胺膠囊適用于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但可恢復,病人應定期地檢測血常規。其他的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疲憊、
便秘和頭痛、眩暈、呼吸短促、
脫發、貧血、發熱、免疫力下降等。為了您的健康,請在您的主治醫生或指導藥師的指導下按療程服用,當然,如在用藥過程有任何不良反應或疑惑,亦可第一時間向我們咨詢,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