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苓膠囊(ZLJN)藥效學試驗表明,該藥對小鼠宮頸癌U14、Lewis肺癌抑制率均在50%以上。本研究進一步觀察志苓膠囊在體外對人小細胞肺癌細胞系NCI-H446增殖及誘導凋亡影響,旨在探討其作用機制,為志苓膠囊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肺癌是威脅人類生命的常見病,其中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發病率的25%,兩年生存率僅5%。志苓膠囊(ZLJN)藥效學試驗表明,該藥對小鼠宮頸癌U14、Lewis肺癌抑制率均在50%以上。本研究進一步觀察志苓膠囊在體外對人小細胞肺癌細胞系NCI-H446增殖及誘導凋亡影響,旨在探討其作用機制,為志苓膠囊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材料和方法
1 藥物 志苓膠囊是由16味中藥和5種西藥組成,即黃芪、女貞子、黃精、北沙參、麥冬、黨參、白術、茯苓、白毛藤、絞股藍、仙鶴草、遠志、陳皮、山藥、芡實、甘草、吲哚美辛、醋酸地塞米松、螺內酯、法莫替丁、地西泮。每粒0.43g,其中志苓膠囊中藥生藥含量1.86g/粒,西藥含量23.95 mg/粒,由福州市第一醫院、福州志苓醫藥研究所提供。按照每粒膠囊的純中藥和西藥含量比例,分別用二甲基亞砜(DMSo)溶解后,配制成不同濃度母液,4℃保存備用。
2 試劑及儀器 試劑及試劑盒:二甲基亞砜(DMSO,Amresco公司);RPMI 1640(Gibco-BRL);MTT(Sigma);RNaseA (Amresco);蛋白酶K(Am-resco);Bcl-2單克隆抗體(Ancel1);MitoCaptureTM線粒體凋亡檢測試劑盒(Biovision);CaspGLOWTM Fluorescein Active Caspase-3 Staining Kit(Biovision);Cell Cycle Test Plus DNA Reagent Kit(Beckton Dickinson);AnnexinV-FITC 凋亡檢測試劑盒(Beckton Dickin-son);DeadEndTM Colorimetric TUNEL System 試劑盒(Promega)。儀器:酶標儀(STAT FAx);流式細胞儀(BD FACScan);凝膠圖像分析儀(BIO-RAD)。
3 細胞及培養體系 選擇Bcl-2高表達的人小細胞肺癌細胞株NCI-H446(引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細胞庫)作為研究對象,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養液中,37℃、飽和濕度、5%CO2條件下傳代培養。用含0.25%的胰酶和0.03% 的EDTA 消化液消化貼壁細胞。收集處于70%~80%融合,處于對數生長期的細胞進行實驗。
4 藥物分組 藥物按其在培養體系體積百分比濃度分為3組,依次為A組:0.1%DMSO組、0.4%中藥組、0.1% 西藥組以及后兩者組成的復方組;B組:0.2%DMSO組、0.8% 中藥組、0.2% 西藥組以及后兩者組成的復方組;C組:0.4%DMSO組、1.6%中藥組、0.4%西藥組以及后兩者組成的復方組,以上A、B、C組用于MTT法檢測細胞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試驗,再選擇其中最佳濃度組進行其他實驗。
5 實驗方法
5.1 MTT法檢測細胞增殖 NCI-H446初濃度為1.0×10^5/mL,按以上分組接種于96孔培養板。24h后加藥,每組重復3個平行孔,每孔100uL。用藥48h后,每孔加5mg/mL MTT 10uL,繼續培養4h后,小心吸去上清,每:fLeD 100uL DMSO,在酶標儀上充分震蕩混勻,雙波長492 nm和630 nm 比色。細胞存活率=(實驗組OD值/對照組OD值)×100%。
5.2 集落形成試驗 調整細胞初濃度為1.33×10^2/mL,按以上分組接種于6孔板,每組重復3個平行孔,每孔1.5mL(約接種200個細胞),常規培養24h后加藥,繼續培養14天后顯微鏡下計算細胞數大于40個的細胞團為一個集落,對照組集落形成率大于40%者實驗有效。集落形成率=(各組集落數/200)×100%
5.3 線粒體跨膜電位改變檢測 取對數生長期的細胞,消化后調整細胞濃度為1.0×10^5/mL,接種于培養瓶,24 h后加藥,收集藥物作用24 h后的細胞,按照線粒體凋亡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5.4 Caspase-3活性檢測 藥物處理細胞24 h后,按300uL細胞懸液加1uL FITC-DEvD-FMK,37℃,5%co2孵育30~60min。用Wash Buffer重懸細胞2次后加300uL Wash Buffer,混勻,置于冰上,流式細胞儀分析Caspase-3活性變化。
5.5 DNA片段化檢測 藥物作用于NCI-H44648h后,約在5.0×10^5細胞中加20uL細胞裂解液[20 mmol/L EDTA,100 mmol/L Tris,0.8%(W/V)SDS],混勻,加500 U/mL RNaseA 10uL,置37℃ 水浴30~120 min,再加入20 mg/mL蛋白酶K 10uL,50℃水浴過夜。2.0%瓊脂糖凝膠電泳,35V,3h,凝膠圖像分析儀上分析結果。
5.6 DNA倍體分析 藥物作用細胞48h后,按照說明書步驟操作。用Buffer Solution重懸細胞3次,調整細胞濃度為1.0×10^6/mL,依次加SolutionA、B,分別孵育10 min,最后加Solution C,混勻,冰上孵育10 min,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
5.7 Annexinv-FITC檢測 藥物作用6 h后,用1×binding buffer調整細胞濃度為1.0×10/mL,吸取100uL加入5uL AnnexinV-FITC和5uL PI試劑,室溫放置暗處15 min,再加入400uL 1×bindingbuffer,1h內流式細胞儀分析結果。
5.8 TdT 酶介導的原位缺口末端標記法(TUNEL)檢測 收集各藥物組作用48h后的細胞,涂片,干燥后用4%低聚甲醛固定,參照文獻進行操作,顯色后鏡下觀察,細胞核染成棕褐色者為凋亡細胞,計數1000個細胞,計算凋亡率。
5.9 Bcl-2蛋白表達檢測 藥物作用于NCI-H446 48h后,消化細胞,細胞數應在5.0×10^5左右。PBS(pH 7.4)洗滌2次后,2%中性甲醛室溫固定30min,0.3%皂素滲透5min,棄上清。加1:50稀釋的鼠抗人Bcl-2蛋白單克隆抗體,冰上孵育45min,PBS洗滌后,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Bcl-2蛋白表達陽性率。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組間差異。
結果
1 各組對NCI-H446細胞增殖比較 不同濃度的中藥組、西藥組和復方組與NCI-H446共培養48h,加藥組吸光度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05),細胞生長明顯受到抑制,除中藥組外,這一抑制作用隨西藥組和復方組濃度的升高而增強,C組復方藥物(志苓膠囊)作用后細胞存活率僅40.5%,幾乎未見活細胞。
2 各組對NCI-H446細胞集落形成比較 志苓膠囊可顯著降低NCI-H446細胞集落形成率(48.17±1.76)%,A組中藥、西藥、復方組集落形成率分別為(46.33±1.04)%、(4.67±0.76)%和(4.50±0.50)%,B組分別為(8.17±0.76)%、(2.83±0.29)¥和(0.86±0.29)%,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P<0.05)。C組(志苓膠囊)均為見有集落形成。
3 各組線粒體跨膜電位比較 C組藥物作用24h后,對照組線粒體跨膜電位下降的細胞數很少,占0.04%,中藥組、西藥組分別為1.63%、7.54%,復方志苓膠囊組線粒體跨膜電位下降的細胞數明顯增多,占22.06%。
4 Caspase-3活性檢測 C組藥物作用24h后,DMSO對照組Caspase-3活性增高細胞數較低,占16.51%,中藥組和復方組細胞Caspase-3活性依次增高,分別為26.88%,42.96%和78.52%。
5 DNA片段化分析 C組藥物與細胞共培養48h后,DNA片段化分析結果顯示,西藥組和復方組處理的細胞有凋亡特征性DNA改變,即形成典型的DNA降解梯狀帶,其中復方志苓膠囊組誘導DNA梯狀帶形成的作用更加明顯,中藥組則較弱。
6 DNA倍體分析 C組藥物作用NCI-H446 48h后,各組均檢測到明顯的亞二倍體G1峰(凋亡峰),中藥、西藥及復方組凋亡率分別為37.67%,42.37%及55.84%。
7 AnnexinV-FITC檢測細胞凋亡 C組藥物作用6h即可檢測到早期凋亡細胞,對照組、中藥組、西藥組分別為6.83%、11.24%、13.48%,復方組早期細胞凋亡率最高,為23.94%。
8 TUNEL法檢測NCI-H446細胞凋亡 C組藥物作用48h后,對照組僅偶見棕褐色晚期凋亡細胞,占(0.43±0.15)%。加藥組凋亡率分別為(29.67±3.79)%,(44.00±4.00)%和(57.33±6.02)%,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05)。
9 NCI-H446蛋白表達水平 C組藥物作用48h后,NCI-H446細胞Bcl-2蛋白表達水平降低,DMSo對照組Bcl-2蛋白表達陽性細胞占95.19%,中藥組為85.76%,西藥組為85.36%,復方組最低為57.27%。
志苓膠囊可以有效抑制人小細胞肺癌NCI-H446細胞增殖、誘導其凋亡,細胞線粒體跨膜電位水平降低,Caspase.3活性增強和Bcl-2表達下調可能參與了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