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泮托拉唑在胃壁細胞的酸性環境下被激活為環次磺胺,再特異性地與質子泵的巰基以共價鍵結合,使其喪失泌酸功能與其它抗菌藥物合用能夠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
泮托拉唑是一種不可逆質子泵抑制劑,減少胃酸分泌。泮托拉唑,適用于治療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氏綜合癥。以泮托拉唑為主要成分的藥品,有膠囊、有片裝,還有注射用藥。對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具有一定的療效。泮托拉唑通過特異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細胞,降低壁細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的分泌。與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相比,泮托拉唑對細胞色素P450依賴性酶的抑制作用較弱。
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臨床療效觀察:
方法:將2009年7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的106例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3例。對照組給予注射用奧美拉唑鈉40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給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鈉40mg加入100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次/d,5d為1個療程。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結果:觀察組53例患者治療后顯效45例(84.9%),有效5例(9.4%),無效3例(5.7%),治療總有效率為94.3%;對照組顯效39例(73.6%),有效6例(11.3%),無效8例(15.1%),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84.9%),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僅3例出現腹脹、腹瀉、輕微頭暈、惡心等反應,均不影響繼續治療,治療結束后上述癥狀自行緩解。
結論: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臨床療效顯著,止血確切、迅速,能明顯止血,減少輸血,縮短療程,提高其治愈率,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患者依從性高。因此,可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在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來源:魏雋,介愛英。《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7):104.)
泮托拉唑的不良反應和注意:偶爾引起頭痛和腹瀉。極少引起惡心、上腹痛、腹脹、皮疹、皮膚瘙癢及頭暈。個別病例出現水腫、發熱和一過性視力障礙(視物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