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常疾病、頭疼腦熱,我們經常會服用藥物泰諾林(Tylenol),其是一種解熱鎮痛劑,如今這種藥物幾乎全球最暢銷的藥物;實際上像很多人一樣我們都會在家中常常備一點泰諾林以備不時之需。
盡管泰諾林非常受歡迎,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風險,2013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研究者指出,如果泰諾林攝入過量就會很容易損傷肝臟正常功能,這也就是為何泰諾林不被推薦用來治療宿醉(Hangover)的原因了。泰諾林作為肝臟殺手這一觀點已被大家知曉,但最近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發現,泰諾林的攝入或許會影響我們發現錯誤和制定決策的能力。
文章中,研究者指出,泰諾林可以輕微損傷我們機體的認知功能,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按照推薦劑量攝入該藥物的話,相比未攝入該藥物的個體我們的反應可能會變得遲鈍一些;研究人員對62名參與者進行了雙盲隨機性實驗,其中一半參與者攝入了最大推薦劑量的泰諾林(1000毫克),而另一半參與者則攝入安慰劑作為對照。隨后研究者對參與者進行測試,即當字母“F”出現在電腦屏幕上時按下特殊的按鈕,而當字母“E”出現在屏幕上時不按按鈕,這就是所謂的No/NoGo測試,該方法可以基本估測個體制定決策的準確性和速度。
研究結果表明,相比安慰劑對照組的個體而言,攝入泰諾林的個體當字母“E”出現時并不會按按鈕,而這些個體會非常頻繁地錯過字母“F”的提示和操作,這就表明,泰諾林或許很難讓攝入者進行快速準確的決策制定。如今研究者發現攝入泰諾林和頻繁犯錯之間的關聯,但研究者并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泰諾林作為一種市場上最為常見的藥物,任何人購買并不需要處方,而攝入該藥物或許會潛在影響到個體的認知功能,很多人一旦頭痛就會服用泰諾林來減緩癥狀,后期研究者希望通過大規模的研究來解釋泰諾林攝入和個體認知損傷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