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霞
結腸癌患者行腸造口術通常采用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在下腹左髂前上棘至臍孔連線中線內側位置造口,但此位置對于肥胖腹部膨隆者較多不便。我院自1997年至2010年對42例施行臍孔結腸造口術病人,術后隨訪1~5年,無一例并發癥發生,生活質量均獲滿意效果。現將術前術后護理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本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6~82歲,平均年齡53.5歲。均進行術后隨訪。
2 手術方法在臍孔中心2~3cm直徑范圍內切除臍孔和周圍皮膚、皮下組織和腹膜,保留完整的腹直肌和腱膜。將腸端從切除臍孔處拖出,腸壁與腹壁固定數針,再將腹壁皮膚與結腸端行全層間斷縫合。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由于負性情緒及病人所面臨的潛在性威脅而產生的一種復雜、消極的心里應激反映,能引起個體的痛苦體驗,并借一定的生物學機制影響個體的生理平衡。護士應真正體現出對病人的深切同情、關心體貼,積極向病人介紹有關手術知識和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消除病人緊張情緒和顧慮,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地配合手術治療。
3.1. 2 臍孔護理 注意臍孔清潔,備皮范圍要廣。操作上采取肥皂水-雙氧水-碘伏的程序,對于凹陷性臍孔可讓病人平臥,把碘伏倒入臍孔,5min后用棉球吸干碘伏,再用棉簽輕輕擦干臍孔;對于平坦或突出皮膚的臍孔,用碘伏棉球濕敷臍孔5min,再用棉簽擦干凈,在此程序中,盡量減輕棉簽對臍孔皮膚的摩擦刺激。
3.2 術后護理
3.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者術后未清醒前應將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醒后應鼓勵其主動咳嗽排痰,翻身時協助拍背排痰,若痰液粘稠,可加入化痰藥物,可用0.9%氯化鈉注射液50mL,加入慶大霉素8萬單位,或糜蛋白酶308萬單位,2次/d,這樣有利于減輕患者咽喉部充血,也有利于消除患者咽喉部的水腫癥狀,使呼吸道分泌物能順暢地排出。
3.2.2 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術后持續中流量吸氧,標準以2~3L/min為宜,進行心電監護,每30分鐘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及血氧飽和度等變化,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一般監測時間為12~24h,待生命體征平穩后,給予半臥位,同時做好胃腸減壓及各種留置管的護理,保持各種引流通暢。
3.2.3 造口及腹部的護理 造口及腹部護理極為重要。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腸鳴音減弱或增強等癥狀,如果有這樣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及時報告醫生采取措施,防止術后吻合口瘺、腸梗阻等并發癥。同時,加強抗生素注射治療。腹部切口中的敷料要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傷口。
3.2.4 康復護理 術后根據患者病情,護理人員要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處進胃腸功能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后病人宜進易消化的食物,由流質到半流向軟普食過度,避免太稀和粗纖維太多的食品,以豆類、蛋、魚為好,另加菜湯、果汁使大便干燥,便于處理。同時對病人進行大便控制訓練,指導病人每日早晚各1次采用腹部加壓等措施,以處進便意,從而形成一定程度的規律性排便習慣。
參考文獻:盧桂霞.4 2 例臍孔結腸造口術的術前術后護理[J]. 中外醫療現 代 護 理,2011(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