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皮膚科的一種常見病,目前對本病的治療方法雖多,但效果均不太理想。近年,我們科采用自體表皮黑素細胞移植結合NB-UVB治療穩定期白癜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60例均為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的門診病例.均符合白癜風的診斷標準[1]而且處于穩定期(是指半年內原脫
色斑沒有繼續擴大或者色素減退加重、沒有新發白斑、最近無同形反應、藥物治療后在白斑周圍色素加深,或者白斑中有色素島)。皮損主要位于面部、頸、胸、腰腹及四肢,按照就診奇偶數分為治療組(32例)和對照組(28例)兩組患者年齡、年齡、性別、病程、分型、分期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12歲~52歲;病程1 a~22 a;其中尋常型43例,階段型10例,泛發型7例。
1.2 治療方法
采用徐州市科諾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BFY2IA 型表皮皮膚分離儀形成水皰及表皮磨削機磨削白斑。取下腹部為供皮區,步驟如下:(1)腹部取皮區皮膚常規消毒;(2)將皮膚分離儀負壓值調至-45 kPa,溫度調至40℃,設定時間為60 min(視病人具體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取皰時間) 進行取皰;(3)取皰滿意后,受皮區皮膚常規消毒,用表皮磨削機磨削白斑區,以點狀出血為度,將皰再次用酒精消毒,用虹膜剪剪取水皰備用;(4)用虹膜鑷將分離的表皮平整、無間隙、牢固地平貼于白斑受皮區,術畢上覆凡士林油紗,最后用無菌干紗布覆蓋創面,彈力創可貼緊貼封包牢固。術后口服抗生素1周。7 d~10 d拆除包扎,局部進行NB-UVB照射(徐州市科諾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窄波紫外
光療儀,輻射波長310 nm~315 nm,峰值311 nm)。所有照射的患者初始劑量為0.3 J/cm2,以后每次光照劑量增加0.1 J/cm2。最終劑量<3 J/cm2。照射頻率為第1個月每周3次,第2個月、第3個月每周2 次,3個月為一療程。在照射后24 h內有輕度紅斑產生為劑量充足,如果待下次照射前紅斑消退,則繼續增加劑量;如果紅斑未消退或患者有瘙癢、刺痛感時按原劑量照射。連續治療3個月為1 療程。對照組采用上法進行自體表皮移植,局部創可貼包扎后7 d~10 d拆除。
1.3 療效判定標準[1]
痊愈為移植區白斑色素全部恢復正常,覆蓋整個白斑區;顯效為移植區白斑色素大部分恢復正常,覆蓋面積≥50%;進步為移植區白斑色素部分恢復正常,覆蓋面積≥10%;無效為移植區白斑色素覆蓋面積<10%。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治療后1個月~6個月隨訪,滿6個月后判定療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數據分析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治療組移植皮片381個,對照組移植皮片402個,兩組療效對比結果(見表1)。表1 組治療6個月療效比較(略)
兩組患者在治療6個月時,痊愈率比較χ2=40.82,總有效率比較χ2=64.72,P<0.01, 差異具有明顯。
2.2 不良反應
7例患者照射后出現皮膚干燥,瘙癢感;2例出現輻射部位紅斑,2例出現頭昏、輕度惡心、乏力、經耐心解釋,維持原照射劑量,好轉后再依次增加劑量,還有部分患者色素形成后顏色較正常膚色深,但過后不久及恢復正常。
3 討論
白癜風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至目前尚無定論,皮膚組織病理證實其皮損內色素細胞缺失[2,3 ],目前認為可能是多因素所致[3]。國內外藥物治療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許多研究證實白癜風白斑處仍殘存部分有活性的黑素細胞[4]替代和激活殘存的黑素細胞,可成為白癜風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目前研究表明,NB-UVB照射后能刺激人類角質形成細胞ET21,IL21和酪氨酸增加,誘導色素再生。其機制可能是NB-UVB抑制皮損處免疫反應,抑制淋巴細胞對黑素細胞的攻擊和調節皮膚中影響黑素細胞的增殖的合成有關。國內20世紀80 年代末就已采用負壓吸皰移植自體表皮治療穩定期白癜風,并且療效得到肯定。
利用自體表皮移植為白斑區盡可能提供較多的色素細胞,而加用局部NB-UVB可以直接刺激移植皮片之間的白斑區殘存的色素細胞,以進一步分裂增殖合成色素,同時NB-UVB通過對免疫系統和細胞因子的作用產生對白癜風的治療作用。因此,表皮移植和局部NB-UVB照射共同作用于白斑處,可加速存活皮片的復色率和色素的擴展。此項研究證實了自體表皮移植配合局部NB-UVB照射與單純采用自體表皮移植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不良反應小,患者容易接受。
參考來源:《實用醫技雜志》2008年4月15卷10期;《自體表皮黑素細胞移植結合NB-UVB照射治療穩定期白癜風的臨床觀察》;李青,鞠強,趙建斌,楊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