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應用內服消白方聯合外涂0.05%鹵米松乳膏治療
白癜風43例,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白癜風85例,均為本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均無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禁忌證。按就診順序,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3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18~53歲,平均34.06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6年,平均2.13年;其中尋常型25例,節段型10例,面肢端型8例;進展期13例,穩定期30例。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19~52歲,平均33.98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6年,平均2.03年;其中尋常型26例,節段型9例,面肢端型7例;進展期11例,穩定期31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分型和分期等一般資料均為無顯著性差異(P>0.05)。
2 觀察方法
治療組給予消白方(當歸10 g,白芍10 g,熟地黃15 g,桃仁10 g,白芷6 g,紅花6 g,墨旱蓮15 g,何首烏15 g,補骨脂10 g,紫蘇子6 g,五加皮10 g),水煎服,每日1劑;0.05%鹵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藥有限公司)薄層涂于患處并緩和地摩擦,每日1次。對照組僅外涂澳能,方法同治療組。
2組均以連續用藥3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2組有效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3 療效標準
采用《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1]。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較皮損面積≥50%;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
4 結果
治療3個月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79.07%,高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臨床觀察期間,2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27歲,2006年8月12日就診。自述頸側白斑3年余,曾被多家醫院診斷為“白癜風”,經治療(用藥不詳)無效。查:左頸側可見一圓形白斑,大小約4 cm×4 cm。給予消白方內服并外涂澳能。20 d后復診,皮損內收,大小約為2 cm×2 cm,中央有6個色素島,繼續用藥2月后皮損完全消失。
6 討論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脫失性皮膚黏膜疾病,在我國人群患病率約為0.1%~2%[2]。消白方為治療白癜風的經驗方,方中當歸、白芍、紅花、桃仁養血活血;熟地黃、墨旱蓮、何首烏、補骨脂補腎;白芷、紫蘇子、五加皮祛風,且五加皮以皮走皮,有引諸藥至皮膚之妙。全方共奏補腎養血、活血祛風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墨旱蓮、補骨脂、白芍、桃仁、熟地黃等具有激活酪氨酸酶的作用[3-4],白芷所含香豆素類物質能提高對紫外線的敏感性,促進黑素細胞的代謝。鹵米松屬超強效外用糖皮質激素,對白癜風有良好的療效[5]。
本觀察結果顯示,采用內服消白方聯合外涂0.05%鹵米松乳膏的方法治療白癜風,療效滿意,應用方便,且無不良反應。
參考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7年7月14卷7期;《消白方聯合外涂鹵米松乳膏治療白癜風43例》;巫峽,李廣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