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外科中心和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康復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廣西醫療衛生重點科研課題基金資助下共同研究表明,復方中藥
瘢痕膏(由丹參酮、積雪苷、黃芩苷、甘草酸、苦參堿等組成)可防治增生性
瘢痕。
為觀察復方中藥瘢痕膏對兔耳增生性瘢痕微循環的影響,研究人員選用新西蘭大耳白兔8只,隨機將每只兔子兩只耳朵分別設為瘢痕膏組和對照組,每組8只兔耳,48個創面。瘢痕膏組和對照組于創面上皮化時即開始用藥。瘢痕膏組涂抹瘢痕膏,對照組涂抹基質。將瘢痕膏及基質涂在瘢痕部位,并輕揉直到藥物吸收,每天3次,連續用藥28天。第14天根據兔耳創面修復的顏色、質地等統計瘢痕塊發生率;第28天觀察兩組瘢痕組織的外觀形態(顏色、質地等);用PeriFlux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儀測瘢痕組織微循環血流灌注;常規ABC免疫組織化學法染色,200倍光鏡下微血管計數。
結果發現,創面上皮化后14天,對照組圓形創面局部稍隆起,顏色淡紅,壓之褪色,解壓后立即恢復原色;瘢痕膏組亦有如上表現,但顏色稍淡,兩組瘢痕在形態上無明顯差異;瘢痕膏組瘢痕塊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用藥28天后,瘢痕膏組瘢痕組織出現退化表現,顏色較兔耳正常膚色稍白,略高出皮面,質地軟,有皺褶;對照組瘢痕明顯高出兔耳皮膚表面,平均厚度約3.03毫米,暗紅色,質地硬,有些瘢痕中央有乳頭狀突起;瘢痕膏組兔耳瘢痕組織微循環血流灌注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瘢痕膏組、對照組光鏡下瘢痕組織中可見棕黃色染色的微血管,呈圓形、橢圓形或者條索形;瘢痕膏組兔耳瘢痕組織微血管計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研究結果表明,瘢痕膏對增生性瘢痕血管形成有明顯抑制作用,而且瘢痕膏可降低增生性瘢痕組織的微循環灌注。瘢痕膏抑制瘢痕組織血管形成和降低增生性瘢痕組織的微循環灌注可能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