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曬傷又名曬斑、日光紅斑、日光皮炎等,是皮膚對強烈日光照射的一種急性損傷性反應。多見于春末夏初,以暴露部位出現紅斑、水腫、水疤為臨床特征。癥狀嚴重程度往往與照射強弱、皮色深淺、種族差異等有關。本病女性發病稍多于男性,美國最近的流行病學調查女性為51.8%.男性為48.2%,同時發現年齡20歲左右,收人較高是發病的危險因素。
日曬傷病因及發病機制:本病屬于一種光毒性反應.致病光諾主要為UVB.但UVA能加強UVB的致紅斑效應。UVB作用于人體皮膚后,被真皮吸收使真皮內多種細胞產生組胺、5一輕色胺、激肚、溶酶體酶、前列腺眾等炎癥介質,真皮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從而引起紅斑反應.其中前列腺素的作用尤為重要。還有研究發現,局部神經阻滯麻醉后,其支配的皮膚區域紅斑反應明顯減弱,說明在本病發病過程中有神經因素的參與。其他,如輻射強度、皮膚類型、照射部位及生理因素等均是發病的影響因素。
日曬傷臨床衰現:一般在日曬后30分鐘至數小時即可出現暴曬部位灼痛感、緊繃感.隨即出現鮮紅色斑.伴水腫,嚴重者可形成水疤,痕壁緊張發亮,尼氏征陰性,逐漸紅斑變暗,疤液吸收,結癡,伴較多脫屑而消退,可遺留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部分患者日曬面積較大時.可發生全身癥狀.如畏寒、發熱、頭痛、惡心.甚至發生休克。病程一般為1周左右。有時日曬傷可成為其他疾病的誘因,如多形性日光疹、紅斑狼瘡、單純疽疹、日光性尋麻疹、遲發性皮膚葉琳病、多形紅斑、白斑風等。
日曬傷組織病理:可見散在的死亡角質形成細胞.即“曬傷細胞”,胞質呈均勻淡紅色,核固縮.表皮可有海綿形成.真皮乳頭部水腫,有中性粒細胞浸潤。本病無特異性實驗室檢查。
日曬傷診斷與鑒別診斷:根據日曬史,紅斑、水腫、水疙等典型皮損伴灼痛感等可以診斷本病。但須與接觸性皮炎、煙酸缺乏癥等相鑒別。接觸性皮炎和日曬無明顯關系,而有接觸致敏物病史.無季節性,皮損位于接觸處而非日曬處。煙酸缺乏癥患者常有酗酒史或營養不良史,皮扭?缮婕胺桥事恫课,可伴發有腹瀉、癡呆等消化系統和精神神經系統癥狀。
日曬傷預防與治療:
1.預防措施不應單純防曬,而應該多參加室外體育活動,提高皮膚對日光的耐受性。對耐受性很差的人,應逐漸加強日光暴露強度,正午外出時可使用防光荊.以防UVB為主。
2.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外用可選用爐甘石洗劑、錯皮質激素箱劑,也可使用叫噪美辛可劑。痰癢較著者可口服抗組胺藥,如二苯環庚吮2mg,每日2次;西替利嗦10mg,每日1次;某些鎮靜劑.如多慮平25mg, 1 -2次/日。重癥者可短期口服格皮質滋素,如潑尼松20 -30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