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美容就是運用針刺艾灸的辦法,補益臟腑,消腫散結,調理氣血,從而減輕或消除影響容貌的某些生理、病理性疾患,達到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目的。
黃褐斑多見于中青年婦女,只發生于面部,常對稱分布于兩側面頰、額部、鼻及頦,出現黃褐色色素斑,境界明顯或模糊不清,表面光滑,無任何感覺,夏天日曬后加深,也可有癢感,又稱“蝴蝶斑”。筆者本著中醫“治病求本”的治療原則近年來采用中藥配合針灸穴位辨證治療,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7例均為女性,年齡最大45歲,最小22歲,發病時間最長1年,最短1個月。
1.2 治療方法
1.2.1 中藥治療 均采用丹梔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味,方藥如下:丹皮、當歸、桃仁、紅花各12g,山梔、柴胡、白術、蟬衣各10g,益母草30g,丹參15g,茯苓、甘草各9g。
1.2.2 針灸治療 (1)梅花針叩刺:沿黃褐斑中心部位開始,向周圍一圈圈叩刺,使皮膚微微出血,各以酒精擦凈血跡,每周2~3次,10次為一療程,過叩3遍。(2)耳穴貼敷:以王不留行籽貼敷于肝、脾、腎、胃、內分泌、皮脂腺等穴位上,每日按壓2~3次,每周2次,7~10次為一療程。(3)針刺取穴:取穴分遠穴與近穴,遠穴如中脘、合谷、曲池、足三里,平補平瀉;近穴如絲竹空、攢竹、太陽、迎香、頰車、翳風,平補平瀉。
1.3 療效判定標準 基本治愈為
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顯效為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淺;好轉為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無效為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化不明顯。
2 結果
本組17例,經過1個療程,病程在1個月左右,90%基本治愈,10%好轉;病程在半年以上,85%顯效,15%好轉。
3 結論
針灸美容的最大特點在于全身調整,因此,必須局部與全身取穴相結合,方有較好療效。局部取穴可以通過活絡,改善循環,促進表皮細胞與新陳代謝,以消除斑點,并能增強肌肉彈性,而全身取穴則著重于平衡臟腑,調節各系統的功能,達到美容的目的。中醫認為黃褐斑究其原因為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承,或抑郁憂思,木失調達,郁而化火,上結于面,或氣滯血瘀,胃中瘀熱,陽明經絡阻滯,或汗出當風,營衛失和,沖任失調,氣血失和而發病。丹梔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可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消斑,諸法配合,達到消斑脫色效果。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第1卷第4期;《中藥針灸美容治療黃褐斑17例療效觀察》;董媛 朱建斌 楊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