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獲得性、對稱性、斑片狀、面部色素沉著性
皮膚病,祖國醫學稱“肝斑”、“黧黑斑”。好發于中、青年女性,多與妊娠、
月經不調、內分泌疾病、日曬等有一定關系 [1] 。由于其發病機制復雜,因而其治療效果不佳,筆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聯合耳穴壓籽治療黃褐斑66例,臨床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66例患者均為門診隨機抽樣選擇的治療觀察對象,女61例,男5例;年齡21~48歲,平均25~27歲;已婚51例,未婚15例;最長病程18年,最短4個月;61例已婚女性放環44例,結扎5例,絕育4例,18例妊娠期發病;66例患者中,患
乙肝中肝功能檢查正常者17例,肝功能異常者3例,女性口服
避孕藥者4例,輕度貧血10例,日曬加重62例,精神神經因素30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取坐位,25ml注射器抽取肘正中靜脈血4ml,常規消毒尺澤、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陰交及周圍皮膚后(每次取2穴),將針頭垂直刺入上述穴位,有針感時回抽無血后,每側穴位注射靜脈血1ml,每2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同時,取雙耳內分泌、腎上腺、子宮(男性選前列腺)、肝、腎5穴。
便秘者加肺、大腸;
失眠者加心、脾;
痛經者加交感和卵巢。找出上述耳穴中最敏感處,將王不留行籽貼在0.5cm×0.5cm的小方膠布上,再壓貼在穴位敏感處,每2日1次,10次為1療程,壓貼后囑患者揉按耳穴5min左右,直至耳廓紅熱脹痛,每日5次。
1.3 療效標準 痊愈:黃褐斑全部消退或僅隱隱可見少量斑跡;顯效:黃褐斑消退70%以上或色素斑明顯變淺者;有效:斑形和斑色較治療前有所好轉;無效:斑形、斑色無變化
2 結果
痊愈:34例,占51.5%;顯效:23例,占34.8%;有效:5例,占7.6%;無效:4例,占6.1%。總有效率93.9%。
3 討論
黃褐斑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現,是一種黑色素異常增多的皮膚病,發斑部位均在面部,以口周、頰部,還可見于前額及鼻區。小者如茶末密布,大者則滿面黑斑。中醫認為:面部色素沉著多因肝郁腎虧、血虛血瘀所致。血虛面部失其所養,瘀血阻滯,氣血不能上達于面,肝郁則氣滯;腎虧精血不足,久之面部氣血兩虛,氣滯血瘀而形成黃褐斑 [2] 。治宜行氣活血、疏肝補腎。尺澤為肺經合穴,曲池為大腸經合穴,肺主皮毛,而肺又與大腸相表里,兩者和用能使“上焦開發、宣五谷味”從而起到“熏膚、充身、澤毛”之功;足三里為胃經合穴,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因此該穴為全身強壯、保健之要穴;而血海為脾經之穴,有調血活血之功,是治療月經不調的重要穴位;三陰交是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有調理肝腎之效。將自血注射到上述特定穴位后,能發揮類似留針的效果,血液中含有的多種微量元素、抗體、激素和酶類注入上述穴位后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糾正內分泌紊亂,因而能進一步增強療效。耳穴取肝、腎在于調肝補腎,疏肝解郁,化瘀消斑;取內分泌、腎上腺、子宮(男性選前列腺)則可調節腦垂體及內分泌功能,促進腦垂體分泌抗黑色素細胞刺激素,進而減少黑色素的分泌。此外,在臨床觀察中筆者注意到隨著患者面部皮損的好轉,患者許多伴隨癥狀如月經失調、失眠、心煩、便秘、腰痛、胃痛、
腹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追求不斷上升。黃褐斑不僅影響面部的美觀。而且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目前社會上流行的面膜美容,效果欠理想。現代醫學所采用的換膚術,膚色又與正常皮膚有差異。而自血穴位注射聯合耳穴壓籽療法對黃褐斑有明顯的療效,不失為治療本病的一個較好方法。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第1卷第3期;《自血注射聯合耳穴壓籽治療黃褐斑的臨床觀察》;王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