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發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謝障礙性
皮膚病,青壯年女性發病率較高,以面頰部出現點狀、斑片狀以及不規則的淡褐色或淡黑
色斑為主要表現。因皮損影響美容,由此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精神和心理壓力。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記載的“皮干黯”“黧黑斑”“面塵”相似,近年來筆者采用腹針療法結合中藥治療黃褐斑獲得了滿意的效果,F報道如下。
目的:觀察腹針結合中藥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腹針、梅花針治療,并配合面膜和口服中藥湯劑;對照組給予口服維生素E,維生素C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100%,顯效率82.5%,均優于對照組。結論:運用腹針結合中藥治療黃褐斑療效顯著。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80例均為門診女性患者,隨機抽樣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年齡21~43歲,平均33.2歲;最長病程15年,最短8個月,平均4.3年。對照組40例,年齡20~45歲,平均32.8歲;最長病程12年,最短6個月,平均3.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職業、生活環境等方面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差異無顯著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診斷標準[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線清楚的斑片,形狀不規則,對稱分布,無炎癥表現及鱗屑;無明顯自覺癥狀及全身不適,發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發;日曬后顏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減輕。無明顯內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2.1.1 針灸治療
2.1.1.1 腹針治療選穴:中脘、下脘、水分、氣海、關元、商曲、滑肉門(雙)、外陵(雙)、上
風濕點(雙) 。操作方法:選用1.5寸毫針,對準穴位直刺,不捻轉或輕緩提插捻轉,腹部腧穴均用深刺,留針30 min,氣海、關元加灸。體針配合:合谷、曲池、足三里、太陽、迎香、頰車,均采取平補平瀉。每周3~5次,10次為1個療程。
2.1.1.2 梅花針叩刺沿黃褐斑中心部位開始,向周圍一圈圈叩刺,使皮膚微微潮紅,后以酒精擦拭,每周3次,10次為1個療程。
2.1.2 中藥治療
中藥治以疏肝補腎、活血通絡方藥。基本方:柴胡15 g,香附10 g,白茯苓15 g,當歸12 g,赤白芍各10 g,丹參20 g,白僵蠶10 g,山萸肉15 g,丹皮10 g,菟絲子15 g,白芷10 g,甘草6 g。并隨證加減,上方每劑煎2次,取液300 ml,2次/d溫服。
2.1.3 中藥祛斑面膜粉
珍珠粉20 g,白僵蠶15 g,當歸15 g,白芷15 g,白及15 g,白附子15 g,白茯苓15 g,烘干研細,過120目篩,每次用藥粉10 g,溫水調勻,均勻涂于面部做藥膜,30 min后洗凈,并涂上潤膚霜。
2.2 對照組
口服維生素E、維生素C,每次各20 mg,2次/d。療程:兩組均以用藥2周為1個療程,觀察用藥4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科學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療效判定標準:色斑面積消退>90%,面部膚色基本正常為基本治愈;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變淡為顯效;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為好轉;色斑面積消退<30%或無明顯改變,顏色變化不明顯為無效。
3.2 治療結果
治療兩個月后,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見表1。經統計學檢驗,兩組比較總有效率與顯效率經卡方檢驗,P<0.05,具有明顯差異性。隨訪中發現患者依從性較好,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表1 兩組治療結果及療效比較(略0
4 討論
黃褐斑為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F代醫學認為氧自由基與皮膚黑色素形成及色素沉著有關。中醫對面部色素沉著統稱為“黧黑斑”,病位在肝、腎兩臟。“蒼黑屬肝與腎”,病機多為腎氣戕損,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承,或情志失調,肝氣怫郁,木失調達,郁而化火,血脈淤滯,精氣不能上榮于面,或氣滯血淤,胃中郁熱,陽明經絡阻滯,或日光曝曬,汗出當風,營衛失和,沖任失調,氣血失和頭面肌膚失濡乃發為黃褐斑!锻饪普·卷四》載:“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肝腎精虧,氣滯血淤,淤血阻絡為其基本病理。所以黃褐斑的治療,在舒肝補腎的同時,還應兼顧化淤通絡。“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者除之……”,針灸美容的特點在于全身調整,注重局部與全身取穴相結合。
山西薄氏所創腹針療法是一種新的微針療法,通過針刺腹部穴位,即可直接調理沖任,又可使氣血由任脈貫注督脈,流注于頭面部,以達充肌活絡而消斑脫色的目的。局部梅花針叩刺既可通暢氣血,又可疏通淤滯,改善循環,促進局部新陳代謝而消斑。依據腹針理論,針刺時中調經絡,深調臟腑。
黃褐斑治療以深刺為主,對臟腑進行調整,恢復氣血的生化功能,才能疏通經絡而消斑。中藥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當歸、丹參、赤白芍、僵蠶活血化瘀通絡;山萸肉、丹皮、菟絲子滋陰補腎;茯苓能健脾養心,祛痰行水,F代臨床藥理研究,方中藥物多有調節內分泌、抗自由基、抗氧化、降低體內酪氨酸酶活性、改善機體微循環、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等作用。針藥合用使肝腎得以調補,淤滯得以清除,血行通暢,上榮于面部,面部毛細血管得以充養,黃褐斑漸消。祛斑面膜的運用能使藥力直達病所。此外患者須適調情志,多食水果蔬菜,避免日曬。
參考來源:《時珍國醫國藥》2008年2月19卷2期;《腹針結合中藥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陳希鋒,藍天飛,李秋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