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面部色素沉著性
皮膚病,表現為面部有淡褐色或深褐色的不規則斑片,多見于中青年女性,男子亦可罹患。有的患者在妊娠期發病,故又稱為“妊娠斑”,有的斑形態很像展翅的蝴蝶,故又稱為“蝴蝶斑”,但很多的面斑患者不在妊娠期,中醫認為多與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有關,故又稱為“肝斑”。由于斑的顏色如同污垢,故中醫稱為面塵、黧黑斑。日曬、經期及孕期癥狀加重。近十多年來,中青年婦女黃褐斑發病人數逐年增多,由于這種疾病嚴重影響容貌,病因難以查明,又久治不愈,故患者精神心理壓力很大,相當痛苦,成為愛美女性的一大心病。我院門診美容科近三年來采用自制中藥祛斑粉外用與內服六味地黃丸和丹梔
逍遙丸對黃褐斑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目的:觀察中藥外用與內服治療黃褐斑的臨床效果。
方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內服六味地黃丸和丹梔逍遙丸結合外敷祛斑粉;對照組40例予六味地黃丸和丹梔逍遙丸內服。
結果:治療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50%和57.50%,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結論:內服六味地黃丸和丹梔逍遙丸與外敷祛斑粉治療黃褐斑臨床效果顯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來自我院美容科門診。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22~55歲之間,平均41歲;病程為3個月~10年,平均4年。全部符合中醫黃褐斑的臨床診斷標準,無內臟系統性疾病及色素障礙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有使用各類化妝品史,并曾于皮膚科多次就診治療。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及對照組40例,兩組年齡、病程及病情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文獻[1]擬如下標準: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對稱性分布,無炎癥表現及鱗屑。②無明顯自覺癥狀。③女性多發,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節性,常夏重冬輕。⑤排除其它疾病(如顴部褐青色痣、Rieh1黑變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蘚等)引起的色素沉著。
1.3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1]制定。基本治愈:肉眼視
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顯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淡、變淺;好轉: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變淺;無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化不明顯。
1.4 治療方法
1.4.1 外敷祛斑粉方 ①主要成分: 白芷30g 、白附子30g、白僵蠶30g、當歸15g、澤瀉15g、冬瓜仁20g、珍珠2g、益母草20g、丹參20g。②調制方法:將上藥粉烘干,研成細末。使用時取藥末25g加蛋清或檸檬汁各等量調成糊狀。③使用方法:先用潔面乳清潔面部皮膚,離子噴霧10min,同時進行面部按摩并點穴20min,重點在色素沉著部位按摩,直到局部皮膚微微發熱,然后將調好后的藥膜均勻涂于面部,用溫熱棉墊蓋好,待30min后清除,涂上潤膚霜。每3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1.4.2 兩組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六味地黃丸,每次9g,每日3次;丹梔逍遙丸,每次6g,每日3次;加用外敷中藥祛斑粉。 對照組內服六味地黃丸和丹梔逍遙丸,其用法用量同治療組,1個月為1個療程。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18.35,P<0.01),見表1。用藥期間未發現不良反應。
表1 兩組療效比較(略)
2.2 隨訪情況 兩組基本治愈患者均在停止治療1年后隨訪。治療組有1例復發,對照組有5例復發,復發患者用藥期間均好轉。
3 病案舉例
劉某,女,28歲,2005年3月就診。訴無明顯誘因下顏面出現黃褐色斑2年,并逐漸加深擴大,尤其夏季明顯。曾多次服藥結合外用各種祛斑霜,均未取得較好療效。就診時,見面色晦暗呈灰褐色,以兩眼外側、兩頰為甚,呈深灰褐色,皮膚粗糙,不痛不癢,無明顯自覺癥狀,短氣,乏力,腰酸腿軟,納呆,兩脅脹滿,經期加重,舌淡,邊有齒印,苔薄白,脈弦細,證屬肝脾不和挾
腎虛型。予內服六味地黃丸和丹梔逍遙丸加用祛斑粉外敷治療,治療1個療程后,面部黃褐斑明顯減淡,斑塊面積縮小,面部較前光滑細膩,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面部皮膚紅潤,富有光澤,黃褐斑完全消退。隨訪1年未見復發。
4 討論
黃褐斑是一種獲得性面部皮膚淺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形狀的色素沉著斑,雖發于面部,但與臟腑氣血失調密切相關,與肝、脾、腎三臟,尤與肝臟關系密切。其病因病機多為肝
腎陰虛、肝氣郁結或氣滯血瘀致氣血不能上榮于面部而發病。肝藏血,主疏泄條達,若肝郁不舒,則氣血郁結;脾統血,主運化升清,乃后天之本,若脾虛失運,則水谷精微不能上輸,氣血生化乏源;腎為先天之本,精、血、津之源,若腎陰不足,則虛火上炎,肝失腎水滋養而肝失條達。因此,肝、脾、腎三臟的功能失常,均會導致氣血悖逆,氣血瘀滯,顏面失于榮養[2]。自制中藥粉外敷直接作用于皮膚,其中白芷、白附子、白僵蠶、珍珠可改善面部膚色,長肌潤膚,消斑養顏,而當歸、澤瀉、冬瓜仁、益母草、丹參可活血化瘀、刮除積垢、滲濕消滯、增白祛斑、養血駐顏、滑肌澤面,諸藥合用共奏美白祛斑、養顏潤膚之效果。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酪氨酸酶是黑素產生過程中重要的催化劑,抑制其活性則可以控制黑素的產生,丹參、當歸可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及其參加的酶促反應;另外,根據中藥藥理作用,白芷有抗酪氨酸酶活性,阻止酪氨酸氧化形成色素從而有嫩膚抗皺之功效[3]。加之離子噴霧、按摩等手法可促進血液循環、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從而達到增白、祛斑的作用。
參考來源:《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8年1月30卷2期;《中藥外用與內服治療黃褐斑40例臨床觀察》;黃美芳